中国科幻片创作集体乏力 新生作家能否重振雄风
时间:2013.09.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极乐空间》概念图
原标题:中国科幻电影集体乏力 作家能否掀起新风
9月初,传出消息郭敬明出版公司已经悄然签约了一大批科幻作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郭敬明坦承,自己积累科幻作家资源,为未来进军科幻电影做准备。同时《极乐空间》《侏罗纪公园》《环太平洋》《重返地球》……这个暑期档,中国电影院似乎成了国外科幻大片的展映专场。就在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这些电影的时候,人们也惊讶地发现,国产科幻电影在人们的记忆中几乎为零。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国内消费者对科幻题材作品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但国产科幻为何从未给人惊艳的感觉?有人说是国内缺乏理性和科学,有人说是缺少想象力,其实近年中国科幻作家水准逐渐与世界接轨,目前的情况更有可能是因为编剧和导演的科学素养导致国内没有出彩的科幻作品。
中国科幻电影集体乏力
自《阿凡达》在中国创下票房奇迹之后,所有科幻类的美国大片在中国都可以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在中国上映1周不到就掠走了9000多万元票房;詹姆斯·卡梅伦的《阿凡达》,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掠走了十多亿人民币;威尔·史密斯的《黑衣人3》在中国拿下5.16亿人民币——对任何行业来说,这样的吸金速度都是一个奇迹。
但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纵观近10年内的中国电影产业中所谓的“大片”,都依然停留在武侠和古代战争题材上,完全没有一部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逻辑严谨但又想象力横溢的科幻大片。前几年冯小宁的《超强台风》、周星驰的《长江七号》、刘镇伟的《机器侠》、王晶的《未来警察》都可以被划为科幻电影的范畴,但山寨化的模仿,毫无逻辑和想象力的剧本,遭到无数影迷和业内专家的诟病。
下一页:“小四”立志要做科幻电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