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开花墙外不香?解密中国电影西游的困局
时间:2013.11.18
来源:凤凰网娱乐

李安称内地电影票房收入大约2020年前后就会超过美国电影票房收入
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敢问路在何方
十年前,中国的银幕数量不到1000块;2012年,中国的银幕数量已经超过15000块,而且至今还在以每天12-15块银幕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3年年底,中国的银幕数量将达到18000块。从2002年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电影的年度票房收入从2002年的9.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33.27亿元人民币,并在最近五年实现了爆炸式增长,直到2012年的170.73亿元。有报告预计2013年的票房总额将有望突破220亿元人民币。依照目前的爆炸式增长速度,李安导演在参加第五十届台湾金马奖时指出,中国内地的电影票房收入大约在2020年前后就会超过美国电影票房收入。美国“巨影”公司(IMA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盖尔方德(Richard Gelfond)则更加乐观,他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晚宴上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在2018年超过美国,到2025年将是美国的两倍。而他所领导的公司美国“巨影”也从中收益颇丰:2009年中国只有22家影院使用IMAX技术,而在2013年6月,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141家,而且持续不断的还有更多的影院在购买IMAX技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好莱坞电影公司,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对于中国电影的爆炸式发展都很满意,对于一起合作进行电影创作一拍即合,但却各怀心事。对于好莱坞电影公司来说:相比于每年增长不过2%到3%(而且还时好时坏)的美国本土成熟的电影市场来说,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一枝独秀,连续多年年均超过35%的增长速度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如何能在现有进口电影配额制度的限制下,努力让自己的电影制作中加入中国投资的比例以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合拍片”的身份,进而绕过进口电影配额限制并获得更多票房收入分成,是当务之急。在2012年中外合拍片展会上,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见到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怎么做,才能让《阿凡达2》片成合拍片?”;对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来说,如何在“中国梦”的主流话语体系下努力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目标,进而获得海外观众认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是官方所期待的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文化输出之举。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步亭2013年11月5日在洛杉矶举办的年度美中电影峰会上说:“我们拥有5000年的历史。我们有很多故事。怎样创作具有普遍吸引力的电影,对我们来说是个问题。”;而对于“不差钱”的土豪中国电影公司的老板们,在已经获得本土市场巨大的商业成功之后,努力向海外推广自己的产品,既是对政府主管部门既定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为自己公司的进一步面对的国际化成长过程服务。2013年九月,大连万达集团主席王健林在投资额高达500亿元人民币的万达影视文化旅游城项目“东方影都”的开工典礼上,请来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妮可基德曼、凯瑟琳泽塔琼斯、凯特贝金赛尔、伊万麦克格雷格和哈维韦恩斯坦等众多明星大腕纷纷到场祝贺。甚至索尼影业、华纳兄弟、环球影业、派拉蒙、韦恩斯坦等好莱坞主流大牌电影公司也纷纷亮相现场。一个影城的奠基仪式上,好莱坞的大牌明星和幕后大佬们都纷纷捧场,可见当今中国电影市场的商业号召力和影响力。
在这样一个狂欢盛宴的氛围之下,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依然惨淡。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无论是限于制作水平发行院线的主流商业电影,还是限于政策掣肘的优秀文艺电影,中国电影想要在美国的主流电影市场上有所作为,可能性依然渺茫。相比于高喊“打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传播中华文化”这样的的口号,进行运动式的宣传和营销;目前更有意义更现实的做法是,认认真真地把“拍摄优秀的电影”作为目标而不是抱着“我有钱我怕谁”的土豪心态立名目上项目;尊重电影市场运作中的商业规律,通过与好莱坞主流电影公司的合作,在拍摄合拍片的过程中,学习好莱坞成熟电影工业体系中从投资拍摄到放映发行整条工业链条上的成熟经验以壮大自己,用踏实的心态去做出有诚意的优秀的国产电影奉献给所有观众。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用狄更斯小说《双城记》开头的这段话来为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的海外之旅的现状做一个结语,十分贴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