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地心引力》硬伤:男主角死得匪夷所思

《地心引力》在网络上被誉为“零差评”神片
电影网讯 年度大片《地心引力》自公映以来,口碑、票房双双爆棚,截止目前,该片已在全球收获超过5亿美金的票房,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8%,在网络上被誉为“零差评”神片。
虽然主流媒体和观众纷纷赞叹影片精美的特效制作,但作为普通人,我们无从了解真实宇宙和片中是否相同,各个航天器的内部结构又是否真的是银幕上呈现的模样。幸好,《地心引力》同样吸引了很多航天员和天文物理学家观看,对于这些研究宇宙多年的科学家和身经百战的太空漫步者们来说,本片虽然画面精致,但却有很多不合常理的细节以及违反物理原理的问题。[电影网]也采访了密歇根大学物理专业的Chrisy,并根据美国航天员和著名天体学家的推特回应,为您揭秘《地心引力》的六大科学硬伤。
碎片来袭时能用肉眼预见?
很多普通观众在赞赏《地心引力》特效技术时都表示:“太真实了,特别是那些碎片从宇宙深处迎面撞过来的时候,整个人都仿佛身临其境了一般。”虽然凸显了技术的水准,刺激了观众的心脏,但在专业人士眼中,这个画面漏洞百出。
密歇根大学物理专业的学生Chrisy说,男女主角是不可能用肉眼看到远处飞来的碎片的:“撞击空间站的画面还有可能实现,但碎片是不可能被直接看到的,因为他们有非常快的速度,大概要超过10000km每小时,肉眼根本无法分辨。”除了速度不对,美国著名天体学家泰森也在他推特中提出,片中碎片的撞击方向有误:“电影里所有的碎片都从西边飞来撞向了航天器,但事实上,他们都应该是自东向西运转的。”
航空器之间可以随意飞来飞去?
尽管《地心引力》在拍摄前期做足了功课,但在NASA的宇航员们看来,整个故事在逻辑和技术层面上依然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洛佩兹首先批评了乔治·克鲁尼在影片一开始用小喷气设备“哗众取宠”的行为:“背着小喷气机窜来窜去的确很酷炫,但在真正的太空行走中这绝对不行,在宇宙中每走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危险,所以NASA都会为航天员提前安排好每一步。”
航天员迈克尔·马西米诺和加勒特•赖斯曼则一致否定了乔治·克鲁尼饰演的指挥官只身一人带着斯通医生从航天飞机飞往国际空间站的可能性。“在现实中,你不可能像他们俩这样轻易地就从一个太空飞船或空间站飞去另一个上面。改变既定的运行轨道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哥伦比亚号的悲剧就是最好的证据——即使搭载了计算机、满载着推进剂,地面上还有数百工作人员的支持,当年哥伦比亚号仍然没能安全抵达国际空间站。而在《地心引力》中,他们看到一艘太空飞船,凭着一个软着陆喷射器或是灭火器向着大致的方向飞就能抵达?这绝对不可能。”加勒特·赖思曼这样回答。
下一页:哈勃望远镜、国际空间站、天宫一号排排坐?
文/张雨凝
>>查看全文
[1905电影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标签:
地心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