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好莱坞进口片调查:批片夺冠 “姜戈”下架
时间:2014.02.10
来源:腾讯娱乐

“被下架的姜戈”成为了没有分级制度下的内地影市孕育出的又一奇葩怪胎
2013进口片“四大怪”:姜戈回炉 内地超北美
“姜戈”放映中途被下线,回炉改造后复映
作为“鬼才”昆汀·塔伦蒂诺首部在内地公映的作品,滞后北美近半年才姗姗来迟的《被解救的姜戈》刷新了内地影史的奇葩下线——上映首日且是放映过程中被一纸“紧急通知”强行撤下,时隔一月经删改方才回归大银幕,“姜哥”俨然成了进口片中的“《无人区》”。放映版本不完整尚在其次,单是如此莫名而粗暴的撤映行径就令影迷的热情消减大半。况且《无人区》好歹占据贺岁档一席,最终拿下2亿多票房;而遭遇如此当头一棒的“姜戈”就没那么走运了,在“被解救后”复映时还要跟《钢铁侠3》和《中国合伙人》这样的重量级选手抢地盘,最终票房进账不足2000万,位列58部引进片第46位。
《被解救的姜戈》是那种存在于模糊地带的进口片,内容没有明显问题,但说敏感也有一点敏感,起码在没有分级的内地市场,裸露和暴力都要有限度。从类型片角度看,《被解救的姜戈》也有点儿模糊,西部片在中国没什么观众缘,即便有巨星小李帮衬,也难以匹敌大行其道的科幻/动作片。不过这次试水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被解救的姜戈》是近两年在内地逐渐升温的奥斯卡系影片代表之一,昆汀的这部作品收获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大奖,还有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个提名。随后我们还看到了《悲惨世界》、《铁娘子》和《海啸奇迹》。能够把这些并非欧美中低成本动作片的文艺佳作带进内地,发行商展现出了很大的勇气,因为他们需要经受审查与商业的双重考验。
分账片难同步,买断片大逆袭勇夺年冠
买断片纷纷搞同步或提前上映,分账片却押后少则一两周多达数月之久,这成为了2013年好莱坞进口片的新玩法。年初的分账片《007:大破天幕杀机》和《霍比特人:意外之旅》其实是2012年的存货,3月的《虎胆龙威5》比北美晚了足足一个月。反观买断片阵营,《逆世界》比北美早上八天,五一档的《钢铁侠3》早两天,《饥饿游戏2》提前一天——影迷们似乎从未如此重视过买断片。进入暑期档,分账片同样做不到同步引进,《速度与激情6》延期近两个月,《超人:钢铁之躯》和《重返地球》均比北美迟到至少一周,而马特·达蒙主演的《极乐空间》和休·杰克曼的《金刚狼2》待遇更差,直接被发配到秋季档了事。直到11月8日,内地才终于迎来了2013年首部同步引进的分账大片——《雷神2:黑暗世界》。
分账片稳居进口片生物链顶端,买断片在下面猛吞剩饭,这个多年不变的铁律,如今同样正在松动。操作买断片的国内玩家,对小打小闹的欧洲动作片失去了兴趣,发现分账片并未覆盖所有具有卖座潜力的好莱坞优质商业电影,他们最初盯上的便是六大公司以外的中等成本影片,在《源代码》和《永无止境》相继获得成功后,又把《敢死队2》、《环形使者》绑到了战车上。2013年玩法更是升级,国内玩家DMG作为投资方,买断了《钢铁侠3》的中国放映权,昔日混迹底层的批片也第一次成为了进口片年度冠军。当然对观众来说,究竟是分账片还是买断片其实并不重要,尽早引进让大家看到才是王道。
墙里开花墙外更香,三片内地收入超北美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环太平洋》内地票房1.12亿美元,北美1.02亿美元;《侏罗纪公园3D》内地5589万美元,北美4539万美元;《金蝉脱壳》内地4093万美元,北美2496万美元。没错,这三部进口片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内地票房均高于北美老家的本土收入,虽说2012年《泰坦尼克号》便完成过这一壮举,但2013年竟能接连复制了三遍(编者注:《云图》属2012年影片,故未算在内),足以成为扩容到35亿美元的内地市场稳坐世界第二的最好佐证。
《环太平洋》之所以在美国折戟,道理同《2012》的遭遇类似:这类商业巨制,要么像《复仇者联盟》有原著漫画撑腰,要么像《独立日》有巨星坐镇,但可惜这两样机甲片都没有。可在中国,灾难片却总能创造奇迹,事实证明,如果再加上机器人和怪兽,就更保险了。《侏罗纪公园》是20年前的影史票房冠军,全球影迷对它实在太过熟悉,因此即便披上3D外衣也只能拉拢一些青少年观众,但这些从没登上过内地银幕的大恐龙对中国大众而言几乎是部新片,加之又把灾难与科幻两大元素合二为一,影片能在中国市场占半壁江山也就容易理解了。《金蝉脱壳》靠的就一招: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和阿诺·施瓦辛格,此前的两部《敢死队》已经证明,怀旧是生产力。2013年这两大过气动作巨星单打独斗的作品(《赤警威龙》与《背水一战》)都很惨淡,可是二人一旦联手,瞬间就成了票房灵药。
进口片数量骤减,内地片商只认好莱坞制造
2010年进口片50部,2011年62部,2012年76部,每年都增加十部以上,可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却变为58部,同比减少近20部。从2010年到2013年,年度票房从102亿飞到217亿,翻了一番都不止,银幕更是从6256块激增到18000多块,涨幅达两倍左右,可进口片数量反而大幅缩水,不禁令人骂娘,这是要闹哪样?!要知道2012年可是公开在暑期档六七月对进口片“闭关”,贺岁档也照常设置了禁飞区,可2013年并没有任何严格限令,甚至还取消了买断片的数量限额;进口片也只是在端午节前后为国产片短暂让路,就连贺岁档12月底还放了个《奥林匹斯的陷落》进来,但最终却出现了进口片数量骤减的奇景。
究其原因,好莱坞以外的进口片大幅缩水,仅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昔日大户日本和德国,2013年的引进片数量为零,《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样的印度片就更找不到了。或许片商们意识到,非好莱坞的片子很难卖座。2013年的27部过亿进口片中,不是好莱坞制造,就是像《云图》那样与好莱坞沾亲带故的;那些没有好莱坞血统的,成绩最好的《逆世界》也仅以7259万排在进口片票房榜第33位。2012年则完全不同,法国片《飓风营救2》曾以1.172亿的成绩位列当年第22位。
另一方面,好莱坞可供挖掘的潜力作品也不多,放眼2013年北美最卖座影片前20名,《身份窃贼》等四部喜剧是不会露面的,因为喜剧很难穿透文化差异,恐怖片《招魂》也没有机会,《神偷奶爸2》、《冰雪奇缘》和《霍比特人2》都已确定登陆,只有布拉德·皮特卖相颇佳的《僵尸世界大战》最合适,却被早早拒之门外。
下一页 2013年好莱坞进口片黑马&哑弹盘点
下一页 2013年好莱坞进口片黑马&哑弹盘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