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物美价廉强势再袭来 国产娱乐业无力还手
时间:2014.02.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李敏镐当下在国内炙手可热
制胜:物美价廉“超值”定位让国产娱乐业无还手之力
赵寅成、李敏镐、金秀贤三位最当红的韩国明星第一时间启动进军中国,充分说明大部分韩星看重这个市场。相比市场小、艺人多、竞争惨烈的韩国本土,中国市场的想象力和机会之丰富很难不让其垂涎。除了“钱途”光明,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也是吸引韩星的重要原因。中国电视剧大多的时长为45分钟,每部25至30集,使用两台以上的摄像机,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演员轻松演戏。在韩国却要边拍边播,进度紧张,演员压力很大,这使得韩国明星扎堆来中国“淘金”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从中方市场的角度,也是持非常欢迎的态度。据媒体报道,这些令中国粉丝疯狂的韩星,在韩国本土的片酬并没有想象那么高,通常一线明星的电视剧片酬标准在每集25万至30万元人民币,即使到中国走穴,身价也只比韩国贵30%-40%而已,比起国内一线演员片酬普遍六七十万一集,动辄过百万,算得上价廉物美。热播韩剧《面包王金卓求》曾在韩国创下50.8%的超高收视率(《来自星星的你》目前还未超过30%),该剧主演尹施允一跃成为韩国一线小生,国内的华策影视请他到中国拍摄国产剧《幸福的面条》,据称片酬只相当于国内二线艺人的身价,可谓“超值”。
如前所述种种韩星在中国的火爆局面,对于国内的明星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即便《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在收视峰值时也曾引起大范围关注、形成公共话题,但大都仰仗节目的综合力量,大浪褪去即便能把名字留在沙滩上如吴莫愁、梁博、华晨宇等,然而莫不被纳入传统的新人流水线,按部就班重新回炉,难以像韩流那样成为横空出世的偶像巨星。造星机制的落后、生硬、偶然性再次被凸显。韩剧真正做到了戏托人、产业化,而我们似乎只学到了一个“造”字,后面的事就各种本末倒置、急功近利了。因此,这一轮韩流来袭,也让国内娱乐产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更可怕的是,暂无还手之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