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片遇大片必成炮灰?2014年旧观念通通要更新
时间:2014.07.16
来源:广州日报

张艺谋的《归来》票房也不尽如人意
当头棒喝:张艺谋都“被降级”了
只有大导演才能有好资源、掌握好剧本、找好演员、拍大片?你落伍啦。请看看在柏林“抱得金熊归”的刁亦男此前名不见经传,但“文艺+悬疑”的思路让他一举在票房和奖项上双丰收。还有拍出《分手大师》的邓超和俞白眉,同样是导演圈里的新人,可照样狂收5个多亿不手软。
另外,生于1980年的《老男孩》导演肖央从年龄到演技都属于“级别不高、分量不大、票房不小”之列。他们的存在说明,导演圈的格局又改变了。
点评:蓦然回首,我们才会惊觉张艺谋的《归来》竟让国师票房实力“降级”,3亿元的总票房让文艺范的老谋子远远失落于这个“4亿起跳”的时代。还有一连串熟悉但遥远的名字:陈凯歌、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等。他们或偶有“监制”作品,或久久没有露脸人前,仿佛是已经远去的一代人,江湖上只剩下他们的传说。
误区4:到现场买票的才是大多数?
当头棒喝:过半数年轻人看网评网上购票
如果你依然认为,大多数人到了电影院才买票,那么你已经out了。
记者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诸多电影论坛上获得的数据表明,在中国北方的多个票房城市中,网络售卖电影票已经占据了电影票房的8成以上,网络掌握了票房渠道生命线。
而更牛的是,互联网公司一边宣称已经把买票的观众变成了自己的用户,从而和负责花钱的观众建立起长期的联系,收集了大量让片方都垂涎的大数据,一边又大张旗鼓地宣布“插足电影投资的上游,参与创作”。同时,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依靠技术还能“调控”论坛上对影片的口碑和评价。而网评的数据又直接影响着售票……谁说电影口碑只能口耳相传,如今是“网网相传”才是王道。
点评:就算片方和院线多么不情愿,都必须承认往后真的有可能都不得不沦落为三大网络运营商的打工仔了。因为网络的强大不止在于技术,而在于他们掌握渠道。如果渠道被割断,片方的信息无法传递,而院线吸金的能力也会骤降。但谁又能说这就是终极胜利?所以,各大网络公司为抢占先机纷纷宣告要投拍电影。
误区5:好莱坞巨星距离我们很远?
当头棒喝:奥斯卡影帝影后频频来华
如果你以为不出国就一辈子见不到电影银幕上那些好莱坞巨星的话,你又错了。从4月,加勒比海盗船长约翰尼·德普来华秀中文之后,好莱坞巨星仿佛一下子集体点燃了来中国走秀的热情。6月份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相当热闹,妮可·基德曼、娜塔莉·波特曼,还有迈克尔·贝率领的《变4》剧组接踵摩肩向中国影迷展露笑容。
点评:好莱坞巨星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无他,《变4》竟然在中国卖了17个亿,而且有望冲破20亿元人民币的总票房,你让好莱坞的巨星怎么hold得住?!频繁的示好,暗示中国市场机遇已经降临。送上门的友情也可以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期待在与外国影人的合作中,国产片也能有一次质的飞跃。
误区6:演技好的才有票房号召力?
当头棒喝:有粉丝的才能笑傲江湖
曾经有电影公司人员问到:“我们的新片子用谁做主演,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度比较高?”随后就是一长串名单。实话实说,在这些单子上记者基本上看不到演技派,一目了然均是“粉丝英雄榜”,有人气就有票房、就有号召力。同样,为《归来》而痛心的行家们纷纷“自我检讨”起来,他们告诉记者:“是海报惹的祸,早知道就不用两主角白发苍苍的样子做大图。”“是主演太老了,早知道就用吴秀波和汤唯,又或者邓超加李冰冰。”其潜台词只有一个:“老戏骨陈道明和巩俐都已不是当下主流观众群的心水了。”
点评:80后、90后的观众群对故事、演员的审美要求已然和父母辈大相径庭。样貌俊美且年龄相近者最能脱颖而出,青春偶像就是凭借于此所向披靡。大量的粉丝在父母一代人不能理解的疯狂呐喊中展现了惊人的力量,在出钱出力的狂欢中,粉丝电影的票房也为此一路高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