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幕后制作揭秘 动物受伤场景均为特效

1905电影网讯 《狼图腾》从影片镜头叙述语言上偏向一种纪录风格,不同于以往讲求视觉效果的国产影片。影片镜头画面中色彩浓烈广袤而深远的草原、惨烈的“狼马大战”、老狼跳崖、狼王被追逐最终累至倒下以及结尾陈阵再遇小狼后天上的一抹“狼云”等场景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那么,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导演让-雅克·阿诺是如何在电影《狼图腾》中施展“视觉特效”这一“魔术”的呢?我们来看看《狼图腾》中方视效总监郭建全老师的介绍。
在《狼图腾》结束时大家都留意到在片尾字幕中有很多数字特效师的名字,而且影片后期制作也长达一年,说明影片制作中有大量的特效工作量。但在观影过程中不仅普通观众根本看不出来哪些镜头是经过特效制作的,就是许多电影行内人也是众说纷纭,根本看不出那些镜头是实拍的、那些是数字特效制作的。这说明影片中数字特效制作效果与实景拍摄非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次特效团队在电影中的工作经历,可以以类似于玩家游戏过关一样可以描述为一次“数字魔术师的冒险历程”。
为了使狼王cloudy在电影中的形象能够更独特个性,专门在cloudy的头上额外加了一个特殊白色“标示”,以便于观众能够在观影过程中辨别出狼王cloudy。如此简单的一个化妆对人类来讲是非常简单的,但给狼化妆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会对附加在身体的任何外物予以抵制,更不会容许化妆师的轻易靠近。所以,被称为广告业“美容良药”的数字特效整容技术就派上用场了。
在狼王额头加饰的“标志”白毛需要预先制作出一个统一的“数字资产”,即先确定好“标志”白毛的数字形状图样包括毛色密度、颜色分布变化,然后给各特效师作为各镜头制作的统一式样标准。每个狼王镜头都需要手动逐格跟踪狼王头部的运动,然后以特殊的合成技术加标志效果-也就是给狼王加一片数字毛发。对那些制作镜头中狼王头转来转去的特效师来说工作复杂性会更高,因为跟踪效果的精确度决定了这个“后期数字化妆贴”是否被严丝合缝的贴合在狼王额头上,否则就是数字“化妆术”大穿帮。
数字隔空取物配对术,就是将不在同一空间或时间的物体放置在一起而形成的视觉魔术效果,犹如隔空取物,这个在现实游戏中难度极高的魔术技艺,这么高大上的名词,居然在数字特效制作领域只是其一项基本功能。当然最终效果好坏,除了与特效合成师在美术及艺术上的修养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前期所拍摄的配对合成素材在透视关系、光源匹配关系、运动匹配等方面有无瑕疵关系巨大。
例在“狼马大战”场景中,有一个牧马人挥舞套马杆抵御狼群袭击的镜头。我们在拍摄现场同机位分别拍摄了驯兽师(穿着蓝色套头特技衣服)与狼搏斗的画面,以及牧马人在马上挥舞套马杆的镜头,在后期特效合成为一个画面,然后再加上电脑特效雪效果。
让-雅克·阿诺被称为世界上最会拍动物的导演,之前拍摄的一些类动物题材电影累积了很多拍摄动物行为的独特经验,进而对某种动物行为具有超乎异常的感知。选择使用真狼拍摄也是导演为了降低项目的未知性和提高拍摄的把控性的最合理选择。
然而,导演也同时认识到后期特效也是不可或缺的创作利器。阿诺导演认为影片基于用实拍镜头来捕捉狼的聪明智慧和心理活动,以便能够再现原著中所描述的狼的本性,大量的电脑特效制作出来永远只是数字技术运算出来的影响,缺乏真狼的精神气质,只有在拍摄中会对动物产生危险的镜头才会借助CGI制作动物技术。
影片中有一些表现动物受到伤害的镜头:如狼身上着火、天鹅被枪击中、老狼跳崖、狼被压入塌陷洞穴以及狼中枪倒下的镜头都是特效CGI效果。
另外为保护草原环境,沼泽地场景也采用了电脑特效绘景及加CGI效果火和烟效果而成。
以陈阵第一次遇见狼群这个场景来说,考虑到实拍时演员的安全性以及实际拍摄时狼群单次可控制的数量(狼与人类演员不一样,在实拍时让每只狼都能在画面预定的位置表演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要完成这个镜头需要演员、摄影、现场驯兽师、真狼、动物特技模型狼等各环节紧密配合,在拍摄真人演员时,远景放置了动物特技道具可以为演员作为表演指引,同时还可以为后期特效师作为狼尺寸大小,我们又在蓝背景前(不同地点)拍摄了前景及远景的狼素材,在拍摄狼素材时需要驯兽师引导狼演员在特定位置表演,同时为了不致影响真狼的表演,拍摄蓝背景素材时现场要尽可能不用灯光直接照射狼演员。
在后期特效制作时首先需要将将若干个拍摄的狼素材用特殊技术处理成一个狼镜头,包括数字技术来处理狼运动的速度以使画面中狼的表演达到导演预期的要求(各种无级平滑变速)。在最终合成中数字特效师需要按照摄影镜头的现场数据,兼顾导演希望表达的气氛效果,以及对狼演员的动作要求,做出非常精准的现场环境光匹配合成镜头,在这个镜头因为实拍狼素材光线不对(为后期处理便利,实际拍摄狼素材时如光源照射条件不容许,就尽可能在泛光环境下拍摄)要先在CGI替身狼上打虚拟光,以获得所需要的光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