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 指着情怀赚钱都是不对的

(本文首发于“电影涨资势”,欢迎微信搜索filmmore关注)
1905电影网独家专稿 今天,我们不聊市场,就想说说观影感受。
当你看着年过六旬的成龙在大银幕上拼命心疼时,当你还在为《绝地逃亡》首周票房4天破4亿夺冠叫好时,当该片票房高开低走、口碑急转直下时,突然发现这两个月来上映的高关注度电影,都陷入了一个消费“情怀”的局面,而与万众期待正相反的,就是口碑陷入争议,票房的高收成绩可能只能挺过首周,再往后的时间里,那就是一个迅速的大下坡。

《绝地逃亡》主打“拳笑归来” 成龙又情怀了一把
“回归”到十几年前《尖峰时刻》风格的成龙,等了二十年的《独立日2》,难产了十二年的《大鱼海棠》,盼了八年的《魔兽》……
情怀,一个经常与人文精神、理想主义搭配出现的词语,在今年的多场电影营销中被反复使用。伴随着一部又一部情怀电影的上映,情怀的价值被反复透支。而情怀到底是什么东西,又能贩卖多久?这可能是是观众与宣发方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情怀=难产?
《魔兽》最初是以《魔兽世界》的名字出现在相关的新闻中,2008年暴雪方面已经开始撰写剧本,次年确定由山姆·雷米执导。而山姆·雷米与暴雪在创作理念上的冲突,影响了项目的进度,最终也导致了山姆·雷米的退出。2013年,由邓肯·琼斯接手之后,才重回正轨。

《大鱼海棠》短片与同名长片女主形象对比
相似的剧本也在国内影片身上上演,今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同名短片2004年已经上线,而正是这七分钟的短片成了“十二年之约”的由头。同样是情怀大作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耗时8年,坊间传颂着导演田晓鹏找妻子、父母、岳父岳母借钱拍片的动人故事。
而这些难产影片在宣传时无一例外,都使用了情怀作为关键词。“八年抗战”、十二载艰辛,一部部因为创作理念或是资金问题经常跳票的电影,却成为了注入情怀的最佳范本,而在它漫长的制作周期中发生的故事,大多可以熬成黏稠的鸡汤,或者是一味蒙汗药。

《大圣归来》耗时八年
导演田晓鹏在谈到《大圣归来》的制作时曾表示:“我的要求就是一个镜头改动5到10遍的很正常,甚至有可能改好几十遍。”如果说一个镜头改十遍,已经能够达到预期,而后又改了二十遍,力求完美。这后二十遍就可以归到情怀的范畴,而这个情怀却是属于创作者的,不是观众的。而创作者的情怀转移到观众心中,兴许只需要几碗鸡汤和强烈的自我情感代入,而促成这一角色转变的是机智的宣传公司。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欢迎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电影产业的新鲜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