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搞懂这9个问题 你就明白《湮灭》为何是科幻神作

时间:2018.04.13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米洛


2个脑洞

 现实中最类似于“闪光”的是什么?


(剧透预警)

 

与其说区域X里的基因突变都是毫无规律随机的,不如说外星人留下的能量体在下一盘大旗,在检验人、动物、植物的基因在辐射和互相折射的条件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异,又是否会产生更高级的生命形态。


 

这种研究方法听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早在遗传学研究初期,人类研究基因的方式就是将果蝇、老鼠置于辐射中,查看基因会发生怎样的突变。这种突变往往是随机的,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会遇到对于基因研究有价值的变异。这一过程与影片中外星能量体的做法如出一辙。

 

所以,科学指导卢瑟福这样解读道,现实中与“闪光”最类似的恰恰是人类自己。实验中,果蝇和老鼠无法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就像置身于区域X中的人类只会恐惧自己身上的可怕异变,而对他们认知范围之外的力量一无所知一样。


 

卢瑟福希望进一步启发观众思考:仅从人类的角度看,“闪光”带来了变异,死亡,带来了常识范围无法解读生态和物理现象,诚然它是消极和恶意的。但跳脱出来看,这一过程却并不一定是恶性的。

 

在原著第三部中,作者揭示了这一能量团实际上是外形高级文明留下的种子,只是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地球,开始吸收、模仿、实验从而创造出能让其在地球上生存、延续的生命形态。

 


从这一角度而言,这一过程是中性的,是能量体为了存续下去必须采取的手段,只是恰巧威胁到人类生存罢了。“杀戮”并非目的,而是为了创造新的,甚至是更高级的生命。

 

卢瑟福说:“如果你能超越自身的恐惧,也许会欣赏到它特殊的美丽。”就像莉娜最后面对能量体时的心理变化,不完全是恐惧,而是交织着惊诧、赞叹甚至接纳和妥协。


如何理解《湮灭》的结局?

 

 不出意外,加兰为《湮灭》设置了开放式结局。


莉娜问:“你是不是凯恩”,答曰:“不是”,反问:“那你是不是莉娜”,沉默,两人紧紧相拥。



那么莉娜究竟是人类还是复制人?影片中的几个细节似乎在暗示我们答案:小分队仅带了两周的补给,莉娜却在区域X中呆了足足四个月才回来。复制人在手握磷弹前已经完成了复制,她能感知到莉娜的脑电波,再加上她很有可能比莉娜更快更强,没理由白白送死。


这一切都在暗示我们,存活下来的是复制人莉娜,而影片中展示的情节则是复制人莉娜为了保护自己编造出的谎言。




再来说结尾处X区域的“湮灭”,从种种迹象来看,能量体主动将区域X毁灭的几率大于被动被毁。在之前的3年里,能量体一直在这一区域中,收集能量、基因,并不断进行折射和实验,制造出适合自己的生命载体。


通过不断地实验,动物、植物的基因变异,复制(两头完全相同的鹿),它逐渐发现人类是更高级的生物。在凯恩接近能量体时,第一次对于人类的“复制”完成,但显然这个试验品是不完善的,走出区域X就会癌症病发,器官衰竭。


然而,在影片结尾收集到丽娜的基因序列后,积累了足够能量,同时掌握了人类男、女基因的能量体已经完成了立足地球的第一步,并创造出了能完美适应环境的生命载体。这时,曾经的实验室和保护膜自然失去了意义,寿终正寝。



看完《湮灭》,我不禁联想到去年年初上映的《降临》。不同于一般的外星人科幻,他们都在用一种沉郁克制的讲故事方式,冲击着观众的既定思维,激发起涟漪般的哲思。


《湮灭》中没有具体形态,没有蛋白质、氨基酸的能量体似乎在警醒着人类那些引以为傲的文明和进化史在浩瀚的宇宙中可能仅仅是沧海一粟,在更高级的文明面前,可能渺小到不值一提。

文/米洛
>>查看全文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爆裂点
剧情

爆裂点

悍警猛男生猛激战

湘西剿匪记(下)
战争

湘西剿匪记(下)

军民一心抗击匪患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新警察故事
动作

新警察故事

成龙大哥老戏新唱

合成人
科幻

合成人

大脑移植合成奇人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