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杀人狂,我们却因何为他痴狂?
岛主说
很多人喜欢《沉默的羔羊》,很大程度上可能因为电影中有着影史上最具魅力的反派之一——汉尼拔医生。这要归功于安东尼·霍普金斯精湛的表演,以及创作者对于原著精妙的结构。只是在30年后回望这部作品,关于这个故事深层次的立意似乎更加值得思考,当真的看懂了这个故事之后,也许我们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为汉尼拔痴狂。

作者:亨利普劳德
Blue sky from pain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这是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给出的生活与艺术关系的答案。一部电影正是一个影像化处理之后的故事,不管这种故事是荒诞离奇的,还是在片头清晰地写着“本片改编自真实故事”,我们都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故事,而不是白日梦或者一则新闻报道。
既然是故事,就会在叙事的表层下面潜藏着这样或那样的深层含义。“故事的材质是鸿沟,是一个人采取行动时,期望发生的事情和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裂开的鸿沟;是期望和结果之间、或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断层。要构建一个场景,我们应该不断地撬开现实中的这些裂隙。”

《沉默的羔羊》正是这样一部影片,通过极具张力的戏剧冲突设置和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我们看到了一条又一条裂隙在平静生活的土地上缓缓裂开。
影片一开头,我们看到一个在警校学习的女大学生克莱丽丝·斯塔琳在进行着自己的日常体能训练,她的生活此时处在一种平衡之中。如果顺利的话,接下来她将以高分从警校毕业,然后进入FBI工作。由于受到过严格而专业的训练,她将在警局获得很多机会,参与破获许多案件。最后,在经历了漫长的职业生涯之后,她将光荣退役,甚至在FBI的名人堂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但是这种平衡在我们看到她的那个早晨被一通电话打破了。她被要求去执行一项任务,一项让她既激动不已又充满恐惧的任务。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还没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可是如果她答应,等待着她的将是一位被关在狱中的精神科博士:汉尼拔。

这位精神科博士同时还是一位杀人狂魔,影片只用一句话就为汉尼拔的出现铺好了路。“他的脉搏从未超过85,即使是在咀嚼她的舌头时也是如此。”影视上最著名的杀人魔之一——汉尼拔·莱科特的形象此时已呼之欲出,只等待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员出现。
这位演员就是安东尼·霍普金斯。他仅凭借在《沉默的羔羊》中16分钟的表演就斩获了第64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殊荣。他看起来冷静无比,永远保持着自己的礼貌,让观众在一开始几乎不能相信他是个杀人狂魔。而当他解开手铐,抓住警察的头啃噬他的脸时,我们又几乎不能相信这和影片开头的莱科特博士是一个人。

从情节上来看,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警察追捕一个叫做“野水牛比尔”的连环杀手的故事,一幕幕的冲突和矛盾也在斯塔琳一枪打死“野水牛比尔”时得以解决。而实际上,这部片子的精神内核却不在这里,历来让评论家和观众一遍遍回味的地方也不在于这个犯罪事件。
“那些复杂的主人公忍受着激烈的内心斗争,因为不止一种欲望在他们心中构成了直接的冲突。无论人物自觉地认为自己需要什么,观众都会感觉或意识到,在其内心深处,他有一个完全相反的不自觉欲望。”
真正让人们回味不已的是克莱丽丝·斯塔琳和汉尼拔为数不多正面交锋的戏份。他们在彼此的对话中逐渐将自己内心的欲望展现在银幕上,构成了极强的新剧张力和无数值得挖掘的价值内涵。

我们可以将克莱丽丝是整个人类的缩影,汉尼拔则是高踞于人类世界之上的一种存在。前者在尘世中摸爬滚打,却终身摆脱不掉童年的阴影,遮盖不去从老家带来的某种气质。她一心想要去解救尘世间等待被宰割的沉默的羔羊,却发现它们根本就无动于衷。而当她尽自己所能抱起身边的一只羊,却根本走不了几步路时,她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弱小。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任你多么努力,却既摆脱不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又得不到自己苦苦追寻的事物。
后者则不然。他崇尚理性、智力,热爱古典艺术并能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养分;他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也能控制他人的思想;他永远保持着礼貌,冷静甚至于冷酷。人世间的七情六欲和功名利禄对他没有吸引力,他让对斯塔琳污言秽语的米格斯自杀,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干掉那个满脑子只有出名和往上爬的欲望的院长。上面提到的斯塔琳们所面临的问题,对他根本就不是困扰。“给我一个不为感情所奴役的人,我愿把它珍藏在我的心坎,我的灵魂深处。”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是生活的强者。他不属于尘世的地面。

然而天国里也不可能有他的位置。因为就像海洋中的强者鲨鱼一样,一旦嗅到血的气味,他就要将自己的原始本性暴露无疑。本性是不能隐藏的,陋习、性格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改变,或者遮盖,然而本性却不可能除去,只会在你不经意间一次次地袭击你,让你的修养和人类的文明荡然无存。
对于这部影片的解读,基本上都是将汉尼拔视作看透一切人间现实,认识到一切社会黑暗的本质之后的一个毁灭者或者说反叛者的形象。然而讽刺的是,这位“毁灭者”自己,看透了社会的本质,对于这丑恶黑暗的世界和世人无动于衷而近乎冷酷无情,却无法对于自己的本性和欲望无动于衷。他又何尝不是人性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件试验品和牺牲品呢?因为天国已经没有他的位置,而人类世界留给他的只能是一间牢房。

呼唤英雄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倾向,越是生活在黑暗混乱的时代这种倾向越为明显。即使摆在面前的是一位嗜血狂魔,我们也愿意将他摆在一个高高的位置,来期待着他能给这个坏了的社会带来些什么告诫,像某种在遥远历史中出现过的先知一样。
可是这种期待却很容易转化成一种懒惰,就像看着超级英雄电影吃着爆米花的观众一样,人类最后或许会将拯救世界的责任永远埋在憧憬中,以至于我们的后代甚至不知道努力为何物。我想,然而,人类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解决,就像克莱丽丝·斯塔琳那样,在一次次的失败和进退两难的境地中继续前行。
这或许是影片上映30年时能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新的启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