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号

国产剧陪伴升级指南

时间:2021.07.27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深水娱乐观察

问个问题——

我们上一次在国产剧中看到真切的当下生活,不甜腻、不粉饰、不回避的当下生活,是什么时候?

上周开播的一部新剧,让我对国产剧记录当下的那一面,重拾信心。截至目前,8.4分的豆瓣评分,亦是主旋律作品之外的国产剧年度最高分——

《我在他乡挺好的》。

应该说,2021上半年的国产剧整体表现,平淡较多,惊喜较少,行业或许该从源头思考一个问题——

如今,观众追剧的第一出发点是什么?

的确,这是一个愈发垂直分众的娱乐时代,但当我们去分析每一种娱乐内容,就会发现,它们的本质不仅没有发生改变,反倒正在被进一步强化。

具体来看,如果说院线电影还有强社交的娱乐属性,那么线上剧集的内容本质,就是陪伴

简简单单、却实实在在的陪伴。

所以虽然某种程度上,所有剧集都可以被视为陪伴剧,但《我在他乡挺好的》似乎给出了陪伴剧的某个标准形态——

关注普通人的真实日常,讲述普通人的真情实感。

从这个角度,这部新剧背后的创作逻辑,正是一份陪伴剧的创作升级指南。

创作意识

陪伴,不需要复杂,但需要形式感,更需要信息量。

创作之初的意识升级,是陪伴剧进化的先决条件。以《我在他乡挺好的》为例,有两个部分完成得漂亮而惊艳——

一是剧集结构。

12集短剧+70分钟单集时长,这样一个所谓长短组合的剧集模式,不提国产剧,即便放在更成熟的英美剧和日韩剧当中,也是不多见的。

而这个模式的优势也显而易见——

短剧,避免了国产剧常见的注水、拖沓、支线冗杂等问题,叙事重点更突出,也更紧凑;

超长的单集时长,则给了导演、编剧在单位时间内充分施展能力的空间。从前六集就能看到,在信息量爆炸的同时,还能做到每集既独立成章,又在主线串联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第一集过生日,除了主要人物轮番出场亮相,金靖饰演的胡晶晶由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亦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看。

平心而论,在国产剧中,这样成熟甚至带点先锋的尝试,还是非常难得一见的。

二是叙事逻辑。

剧本的主线很简单,就是三个北漂女生乔夕辰、纪南嘉、许言的生活日常。而在这之外,逝去的胡晶晶,成为那个潜在的叙事伏笔与引导

应该说,这个设定为剧集在叙事和表达上带来了双重惊喜。

一方面,适当的记忆闪回,观感上是一个节奏的变化,同时那些闪回的内容,也实质上帮助了其他三个人解决生活的实际困难,可谓一举两得;

另一方面,在情感和情绪上,胡晶晶的戏份既联结了其他三个女生,更把观众的心紧紧和剧联结在了一起。

那些对逝者点到即止的怀念瞬间,都是剧集在戏剧冲突之外,重要的暖心时刻。

短剧+长集的长短模式,精心设计的单集主题,点睛之笔的人物设定。

在很多人被这部剧的真实戳中之前,这些成熟有效的创作意识,才是《我在他乡挺好的》如此成功的基础所在。

生活质感

陪伴,需要真实自然,更需要在这基础之上的艺术加工。

真实,是陪伴剧的第一要素,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是多数观众被《我在他乡挺好的》吸引并打动的原因,对行业而言,国产剧一直存在的悬浮问题,这次也得到了很好的纠正,并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简单总结,站在陪伴剧的创作视角——

所谓对真实的把握与拿捏,不在宏观,全在细节。

举个例子,在这个关于北漂的故事中,编剧很准确地加入了很多藏在暗处、但真实北漂一定感同身受的痛点——

男友送了个真包,没来及炫耀却被同事认为是高仿;想要跳槽去面试,结果撞见现任领导;与陌生人合租房子,对方却在公共空间毫无边界感等等。

包括不涉及任何戏剧冲突的过场片段,挤地铁、找房子、应对领导和甲方,在公司加班做方案到深夜,甚至还有在公司留一双更舒适的鞋这样极其细微、却也极其精准的真实。

所有的真实,都藏在这些细节当中。而对于生活在这真实当中的观众,藏得再深,还是会看到

真实,是创作者生活经验的直观体现,更是创作者愿意去真诚表达当下的结果反馈。

具体来说,真实的关键词,无非两个——

普通人与日常。

剧中,能看到普通人的职场日常。

比如同事之间聊领导的八卦;因为领导没走于是所有人都不敢下班;再比如激烈如战场的职场竞争,面对甲方各种要求时的见招拆招,以及最重要的,时刻压在头顶的工作压力。

能看到普通人的亲情日常。

离家在外的人,最多的亲情日常,就是父母的关心与催婚。

大龄剩女纪南嘉,承担了最多的催婚压力,母亲刀子嘴豆腐心,却也句句戳在她的痛处;年纪小一些的乔夕辰,加班时和母亲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被黑中介骗后还要在电话里强装一切都好的样子,就是最真实的打工人模样。

能看到普通人的爱情日常。

年纪最小的许言,和北京男友的吵吵闹闹、恩恩爱爱,就是非常鲜活生动的95后恋爱日常。

最重要的,自然是对最普通、也最亲切的女性友情日常的刻画。

除了前面提及的,胡晶晶这个逝去之人的回溯视角,也必须承认,编剧的确抓住了女性友谊中很是微妙、却也非常生活化的瞬间。

类似下面这样的对话,一定会有女性观众看到自己的影子。

真实之外,一部试图做出生活质感的陪伴剧,还离不开精准有效的艺术加工。

比如,每一集的独立成章,结尾处那一段关于生活的独白陈述,就是大大的加分项。包括人物聊天时,不经意间说出的一些金句,都是编剧基于真实之上的提炼与加工。

编剧之外,摄影对营造生活质感的功劳,同样不小。

举个例子,第一集,胡晶晶被公司要求辞职,从她与领导那段对话大特写的晃动运镜,到事后呈现她陷入恍惚与迷茫的写意段落。

对人物情绪、状态的放大与抓取,可谓是充满电影感的精彩刻画。

情感内核

陪伴,需要扎心,更需要治愈。

如果说营造真实仰仗的是普通人+日常,那么一部陪伴剧,想要进一步做到情感升华,需要的则是普通人+真情实感——常看国产剧的都会懂,这两个关键词,有多么稀缺与珍贵。

平心而论,如今国产剧想做到扎心,难度并不算大。

互联网时代,社会话题和情感话题铺天盖地,每天单是围观热搜,也会让编剧多少了解到年轻人生活的关注重点。

但创作从来不是对热搜的复制粘贴,而是去粗取精后,对情感内核的精确提纯。

于是,这部剧围绕着北京有什么好和我在他乡挺好的这两个情感题眼,编剧在扎心上的表现,可谓是一击即中的稳准狠

工作、恋爱、颜值身材、租房买房,包括潜在的借贷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迷茫与愤怒。

生活就是这样,愈是不可预知,愈是扎心。

第一集,因为不同原因陷入相似崩溃的乔夕辰和胡晶晶,分别蹲在一个地铁站的两个方向。

那一刻,相信很多人都被这个远景镜头所营造的张力戳中;那一刻,即便我们在网上看过无数个关于成年人崩溃瞬间的描述甚至调侃,也会瞬间被这个崩溃瞬间打动,继而沉浸其中。

而这正是我愿意称之为,创作者和观众之间产生了默契的心灵感应的那种瞬间。

但一部好的陪伴剧,只是扎心,还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治愈

这就要求主创在稳准狠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有技巧的温暖慰藉,抚慰人心。

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先抑后扬的类型片技法,技巧本身并无秘密,只看执行的细节是否到位。

比如第三集,乔夕辰为解决临时的工作变动而疲于奔命,正当她打定主意哪怕一个人通宵也要完成,同事们适时地出现。

这一段够温情,更关键的是,它也足够真实,不悬浮。也只有如此,才会将治愈的情绪真正传递给荧屏那边的观众。

还是那句话,对现在这些高段位的创作者,做到扎心并不难,难的就是实打实的治愈。

这是《我在他乡挺好的》最值得称赞的那个亮点,也让行业看到,好的陪伴剧,价值在哪里。

结语

相信这次《我在他乡挺好的》的成功,会让行业更加看好陪伴剧的潜力与未来。但其实更应该看清的,还是这样的创作,并不具备广泛的复制粘贴和量产属性。

它高度依赖编剧的生活经验,与从琐碎生活中发现闪光点的敏锐观察,同时也对导演的风格定位、叙事把控,包括演员的选角与状态寻找,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不过,在做到之前,想到总是没错的。况且,在流量红利逐渐消逝之后,剧集创作也理应回归艺术本身,回到生活本身

从这个角度,《我在他乡挺好的》之于国产剧,是一个让人心生期待的新开始。

药到病除
惊悚

药到病除

诡事终破噩梦袭来

不止不休
剧情

不止不休

直面困境寻找真相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动作

倚天屠龙记之

李连杰变身张无忌

太极张三丰
动作

太极张三丰

李连杰飘逸太极拳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