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号

《婆婆的镯子》:新时代婆媳关系的“圆与缺”

时间:2021.09.1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麻辣鱼

文 | 卡里娜

编辑 | 卡里娜

 一只翡翠镯子,引发了一场家庭混战;一条镶玉金边,道出了两个时代的伦常纠葛。中国式家庭的千百滋味被一只镯子嵌入其中,看似圆满,内里却有一道被金子覆盖的裂缝,这就是被《婆婆的镯子》一语道破的中式家庭的“真相”。

自8月30日开播以来,《婆婆的镯子》数据表现不俗,屡上热搜,如果说家庭伦理剧中的“鸡零狗碎”总是能牵动大众的情绪,那么婆媳关系则是家庭关系中永远的千古难题。

此次麻辣鱼采访了《婆婆的镯子》导演、编剧,以及原著作者,从戏里到戏外,从创作到生活,我们试图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探究“镯子”背后的秘密,来回答人与家庭究竟边界几许的诘问。

 01     

新时代,新婆媳,新选择

 《婆婆的镯子》主线故事讲述90后沪漂刘茵(蓝盈莹 饰)与上海男人石磊(牛骏峰 饰)走入婚姻,却意外发现婆婆李霜清(邬君梅 饰)作为彩礼送她的价值连城的翡翠玉镯“由真变假”,进而引发一场家庭信任大战。

事实上,《婆婆的镯子》还有一条副线故事,在每一集结尾用“片尾彩蛋”形式被呈现出来。故事讲述民国时期,婉清嫁入宁府,却发现丈夫是个瘸子,婉清执意退婚,宁老夫人将传家宝翡翠玉镯和家中大权一并交给了她,一家人开始步入幸福生活时,家中突生变故,只能于危难中卖掉了镯子。

 玉镯几经流转,来到了刘茵家中,从此开始了鸡飞狗跳的“抓马”生活,镯子是一个传承吗?或者说它到底象征着什么?

对此,导演李昂说道:“镯子只是一个载体,它可以是镯子,也可以是钱或者房子,甚至是一个亲情的重视程度。”编剧储敏也认为,圆形的镯子像一个环圈住了一家人,是整个家庭关系的纽带。

 剧中,刘茵因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常年母爱缺失,玉镯的出现一度让她认为婆婆比妈好,玉镯的标价就是她在婆婆心中举重若轻的分量,刘茵将情感寄托在一个物件上,是安全感的缺失,也是一段明显的价值关系错位。所以,镯子折射出的是中式家庭模型中人情、道理、利益混为一体的复杂关系,通过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物件,衡量一段情感的远近亲疏,寻求一个内部结构的稳定。而剧中镯子的真伪变幻,则是对这个家庭提出的巨大考验。

 镯子的“前世”走向了一个残破的结局,来到“今生”,镯子促成了刘茵和石磊的婚事,赝品镯子又打破了刘茵对婆媳关系的幻想,随之而来的还有刘茵生母、刘茵闺蜜对镯子升起的贪念,一切看似不可挽回,但最终,新时代家庭在危机来临时用新智慧化解了矛盾,巩固了全家的感情。在物欲横流的新时代,人们用价值衡定爱,到头来却发现唯有爱才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大价值。

 那么“新婆媳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编剧许璐艳认为,随着婆婆和媳妇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他们比过往更注意“体面”,为了维持这种明面上的“和谐”,反而放弃了许多沟通,让诸多的矛盾成了水面下的冰山,逃避到一定程度,反而会酿出大的问题。“我们想通过婆媳PK到最终和解的过程,让观众去思考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彼此包容,多一些有效沟通,彼此之间不求满心满意,而留一线空间,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导演李昂提到,选择邬君梅老师来饰演婆婆李霜清一角的原因就是“有了新媳妇,就要有新婆婆”,“社会属性、知识构成、性格素养都决定了媳妇不会是个弱者,所以放到今天,我反而觉得婆婆可能更处于劣势,但她心态上还在找那个优势,她觉得长幼尊卑你得懂规矩,但是真的讲道理讲规矩的时候,又讲不过人家,很多矛盾也就出现在这个地方。”

 从民国时期的封建礼教进化到今天的“边界感”相处,这是文化和时代的对抗,并不是家庭本身的对抗。母女也好,婆媳也罢,所有的关系都需要有一个边界,边界感恰是剧中的高频词汇。年轻人脱离原生家庭来到大城市,渴望拥有更多自己的空间,等到成立自己的家庭后,才发现在家庭中,有边界似乎更难生存,于是就像刘茵一样费尽心力填补。那么家庭中真的存在边界吗?

对此,编剧朱紫薇认为,“当下年轻人讲究独立,希望婚后也能保持自己的空间。可在上一辈眼里又始终觉得他们是孩子,习惯性地不断去介入,由此就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但真要分清楚河汉界又很难,因为家人之间的羁绊是无论你如何吵都吵不散的。家人就是互相打扰,互相麻烦,互相关心,互相合作的。边界其实要建立在“我们是一家人”的基础上。以此为前提再来谈边界,就不会像字面上那么不近人情。家人间互相尊重,给彼此都留有一定的空间,然后不断磨合,找到双方都最舒适的一种相处方式,这才是家庭中真正的“边界”所在。”导演李昂则形容边界就像护城河一样,“它是一种安全感,无论是时间还是距离,都是让大家冷静下来去解决问题的一个缓冲地。”

 事实上,在“婆媳大战”这样的噱头之下,《婆婆的镯子》的格局显然要更大一些,在鸡零狗碎的外表之下,它还探讨了三位女性的“爱而不得”,导演李昂认为这部戏是一个“浓缩的当代女性矩阵”。首先,前文提到刘茵对母爱的不得,其次是婆婆李霜清对亲生女儿石舟欣的爱而不得,再来就是石舟欣被双重母爱压得喘不过气时,对边界的求之不得。三个女性的希冀变成了一种执念,这份执念是“镯子”这个象征的表意,是被它圈起来的核心矛盾。

 “家和万事兴”是导演李昂想要借刘茵之口传达的价值观,而《婆婆的镯子》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则是第一集开篇时的那句话:“真的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那抬头便满是温柔了”。与自己自洽,予家人尊重,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和”。

 02     

新剧场,新创作,新思路

《婆婆的镯子》是“芒果季风”剧场播出的第五部剧集,该剧场是由湖南卫视与芒果TV共同布局的国内首个台网联动周播剧新样态,剧场涵盖了从都市职场到家庭话题、情感悬疑等多元现实主义题材,以高浓度的剧情、电影级的拍摄手法,创造崭新的叙事风格和影像品质,尝试对传统电视剧实现破旧立新与全面升级。

“高概念”“强情节”以及“现实主义关照”是季风剧场的核心,每周2集、单集70分钟,采用短剧篇等要求也给创作者们提出了新的考验。

此次《婆婆的镯子》导演李昂在读到原著小说时,感到“余音绕梁,意犹未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季风剧场的项目。本剧的原著IP来自火星女频作者陈果的小说《婆婆的镯子很值钱》,短小而精美,无论是讲故事的方式,还是人物和结构,都自带后现代气质,小说没有冗长的人物状态描写,导演李昂认为大量人物留白十分符合电影的心理节奏,非常适合电影化呈现。

 同时,他认为将上海味道拍得淋漓尽致的导演是王家卫,本着致敬的态度,在影像、表演上都选择了靠近这个感觉,比如多次出现的抽帧画面,以及演员打破第四面墙直接与观众对话。但后期剪辑时,还是发现缺了点态度,李昂几次表示IP改编的核心是尊重原著,尊重文学性,文字有自己的态度,但影像很难有态度,于是便用回归文字的方式在每一集的情绪段落加上了一张红底白字的箴言,为一地鸡毛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呼吸的节奏”,也帮助观众在70多分钟一集的时长中清晰一个个情节记忆点。

这些箴言中,有的紧扣题眼,形成剧情的助推器,比如婆媳矛盾激化时出现的“过手如过山,一步一重天”;也有风马牛不相及的“从青浦西到法兰西”,导演李昂对这一条印象深刻,“青浦西在过去是荒无人烟的废墟,而法兰西是公认的时尚浪漫之都,这就像刘茵和婆婆之间在某种认知层面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表面看上去又都是‘西’,这是我提炼的一个感受化的东西,是一种情绪化的对抗。”

 另一方面,剧集在结合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还做了很多爽点的处理,比如在剑拔弩张的时刻,选择将互撕的场面通过幻想模式拍出来,让角色替观众吼出压抑已久的内心感受,以至于更容易接受随之而来的现实时刻,为了体面仍需要笑脸相迎的憋屈。

 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总是容易陷入要么悬浮、要么狗血的两极境地,而《婆婆的镯子》却在这两者中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原因在于创作团队重点着墨于人物,而非情节。导演李昂提到,大部分剧集都是剧情带着人物走,而《婆婆的镯子》则是由人物性格生发人物举动,进而触发剧情。在人物上下足功夫,才能让戏剧性落回地面。

 编剧许璐艳对此也说道:“家庭剧的核心在于‘人’以及碰撞出的‘关系’,想要把故事落地,首先人要能落地,也就是在生活中得找得到原型。我们在创作《婆婆的镯子》时,很多角色都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寻找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同时,对于角色的把握要非常讲究分寸,光环和灰度,在同一个角色身上都要有,这样才是一个真实的人。但什么时候给出哪一面,这就是考验编剧对现实的捕捉,而归根到底是要给人物找到动机跟支点。”

 

 此次创作的特别之处是在现场收集各个工作人员的生活经验,从每个人的“三大姑八大姨”中寻找亮点,进行现场创作,“边拍边写,边写边改”成了主创团队的一种工作习惯和共识,编剧储敏、许璐艳、朱紫薇时刻待命,配合现场拍摄情况、演员表演状态来修缮剧本。同时,这对演员也提出了极大的考验,但无论是资深的老一辈演员,还是年轻演员,每一个人都享受其中,因为这样创作出来的人物更加鲜活自然,这也为《婆婆的镯子》的接地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人物上,此次除了婆媳两位女性之外,丈夫和公公两个男性角色也获得一致好评,面对男性角色是否过于理想化的问题,编剧储敏也并没有避讳,反而给出了更具现实指导意义的回答:“当然是理想化的。就比如石磊这种花很多心思在妈妈和老婆之间周旋的男性,在现实生活中比例并不高,不然杨笠吐槽男性的段子怎么会那么火。我们之所以把丈夫角色理想化,也是希望告诉看到这部剧的男性:如果眼下你不知道怎么去调和老婆与妈妈的矛盾,那就来参考下石磊是怎么做的。家庭矛盾离不开丈夫调和,家和万事兴不只是喊喊口号、写写毛笔字、挂挂牌匾,你得付出行动。”

 故事另一方面的坚实基础自然就是原著IP,作者陈果介绍到,创作这个故事也起于一个执念。在她儿时,奶奶有一个装首饰的盒子,里面就有一只翡翠玉镯,时隔多年后,盒子连同首饰都不见了,不见的还有所有人对这些物件的记忆,除了她。大家对盒子的否认让她更加痴迷于探究背后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这个小说。也是因为这样的创作背景,使得小说虽然短小,但文笔自信、故事扎实,同时又引人入胜。

 从戏里到戏外,“镯子”都被赋予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的存在与否,它的真假变幻才有了一脉相承的气质,也成为了令人着迷的设定。编剧储敏认为小说最精彩地方就在于此,“不同于一般家庭剧,主要用生活中的鸡飞狗跳来推动剧情,作者设计了‘天价手镯’这个具象化的物件,让角色间的冲突能有的放矢。因为一次次换镯子,带来矛盾的推进和人物关系的变化,这是电视剧里最有趣的地方,也是原著最核心的亮点。”

 找到了原著亮点后,如何改编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导演李昂认为“回到小说本身”是创作的根源,除了贴合小说本身的气质,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在原著中的故事背景地上海进行拍摄,“任何人物和故事都是有生长地的,上海人在对话矛盾这件事上是摆在桌面上的,这才有可能形成现在这个故事,而北方大多数家庭基本上是家长制,选择不沟通,那么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所以我说一定要去上海,回到上海一层一层拆拆解来看。”

 也是秉着这样的初心和坚持,才有了最终精彩的呈现,作者陈果对此也非常满意,“刘茵和婆婆之间,试探疏远多于暗战明战,电视剧是二次创作,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丰满了人物,丰富了故事情节,给原著加了很多分,我在心里对选择并重视这个故事的平台、导演和编剧老师是非常感激的。演员我也都很喜欢,都是演技派,特别好。”

 这当然也归功于主创团队在进行改编时对原著的尊重和及时沟通,作者陈果的认可对导演李昂十分重要,“这个故事从小说到剧,我觉得都是值得一品的,我们真的不怕观众仔细品一品,从文字转换到影像,完成度我是满意的,作者的满意是对我创作的一个巨大认可和支撑。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有留存性的作品,希望部分错过的观众经历更加丰富之后,可以再回头看看这个片子,那时候或许就会发现它的价值。”

 对于IP改编,导演李昂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好的IP给了创作一个好的故事基础,所以进行改编的第一要义是要尊重原著,脱胎于文学作品,就要保留其文学性。但市场往往需要更加元素化的东西,所以往往与理念相悖,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魔改的原因。另一方面,文学性也是一个创作负担,给影像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演李昂提到“秋风扫落叶”这一例子,“我真的拍秋风扫落叶,你会问我秋风为什么没在画面里。”

 但无论如何,IP的选取正在发生变化,当头部IP被市场快速消化后,市场趋于理性,《婆婆的镯子很值钱》这样小而美的IP就会不断涌现,成熟、理性、充满诚意的IP改编,无论对IP市场、作者、还是影视行业,无疑都是一个好的信号和趋势。

-THE 

药到病除
惊悚

药到病除

诡事终破噩梦袭来

不能流泪的悲伤
爱情

不能流泪的悲

许光汉猛追何蓝逗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

沉默的荣誉
爱情

沉默的荣誉

戏剧再现民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