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电影公司,都该谨记这四个字
好事多磨。
今天上午,看到《援军明日到达》开机的消息——刘和平任编剧、总制片人、总监制,张杨导演,于和伟、杨洋领衔主演——第一反应就是这四个字。
早在2019年,编剧刘和平便在采访中提及了,这部关于衡阳保卫战的电影正在创作进行时。彼时,从剧本到勘景都在有序推进,想必也已耗时数年。
这一晃,又是三年。
行业角度,两点感想——
时代需求。
无论是技术保证,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还是精神支撑,时代情绪的积淀,将抗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衡阳保卫战搬上银幕,恰逢其时。而站在更高的视角,愈是转型和剧变的时代,我们愈要放慢脚步,回望历史。
某种程度上,这是电影的使命。
创作需求。
国产类型片需要突破,这是共识,关键词之一还是人才。
所以,作为公认的国剧天花板,编剧刘和平首次操刀电影剧本,从行业到市场,很难不翘首以待——中国电影太需要在编剧维度,做一次正向的标杆示范了。
电影刚刚开机,对本体的讨论为时尚早,关于刘和平与出品方儒意影业,一个值得分享的故事——
2012年,李力向儒意影业董事长柯利明第一次介绍了《北平无战事》,前者和刘和平刚刚在这年,一道创立了影视公司和力辰光。
此前,就这个项目,刘和平已经在5年间和7家影视公司尝试合作,因为拒绝迎合,坚持自己的创作底线,有两次剧组都已组建完成,最终还是撤资告终。
你是想做好作品,还是想赚钱?第一次见面,柯利明问得直截了当。
我用6年的生命做了一个剧本,你用1亿元的投资拍这个作品,我们一起来赌一下,你敢不敢?刘和平将问题抛回给他。
两年后,《北平无战事》开播。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又是8年过去。
2022年,慢工出细活的刘和平,又一次筹备数年,又一部新作品。但也在今年,身边的亲密战友李力却不幸去世。
又一个关键时刻,柯利明选择再次加入。
我们可以把刘和平与儒意影业这前后两次合作,视为一个电影公司的两次挺身而出,但更恰当的视角,或许是志同道合者之间的惺惺相惜。
刘和平曾经用四个字总结编剧在这个历史转型期的自我要求,事实上,那同样可以作为每个中国电影公司当下的运作准则——
价值突破。
价值突破
何谓价值突破?
站在刘和平的编剧视角,意味着每一次创作都要在思想性、艺术性上有所作为,乃至较此前有所突破,最终亦禁得起时间的检验——放在中国影视的大环境下,这显然绝非易事。
但他做到了。
1999《雍正王朝》,2007《大明王朝1566》,2014《北平无战事》,90、00到10,每个十年,刘和平都留下了一部经典,20年代,会是这部《援军明日到达》吗?
刘和平
对电影公司,价值突破显然是一个更宏观、也更难达成的目标。
一个硬性标准,是高标准下的高成功率。
即,要实现价值上的突破,首先要完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即便以中国电影较短的市场化历史,儒意影业资历也不算深,投行出身的柯利明,以强执行力和不拘一格的判断,包括对IP价值的敏锐预知,10年代伊始便迅速打开局面。
电影《致青春》《老男孩》《一个勺子》,热门剧《北平无战事》《琅琊榜》《芈月传》,对一个新公司,这是个好的开始。
2015年,金牌制片人陈祉希加入儒意出任总裁,公司更专注在电影制作,这几年出品了《送你一朵小红花》《吉祥如意》《你好,李焕英》《了不起的老爸》《独行月球》等,今年到明年还有《保你平安》《热烈》《交换人生》等大热新片待映。
电影是一门太特殊、也太复杂的生意,在中国更甚,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且往往无法预知。
但以儒意为例,高成功率背后的价值突破,终究还是有迹可循。
竭诚
竭诚——竭尽全力的真诚——往往和服务联系在一起,指向的总是他人。但之于价值突破,这个创作上的竭诚,指向的则是自己。
对过去十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化过快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投机行为愈发普遍起来,随着时间推移,观众逐渐掌握了辨别真诚的能力。
而对电影公司,需要的,是先于观众,第一时间发现这份竭诚的敏锐。
去年,儒意有一大一小两个案例。
春节档,《你好,李焕英》。
现在回看,我们可以说这个影史票房亚军,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有一点不能否认——也是它票房大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导演贾玲满溢的真情实感与真情流露。
抛开所有类型技巧和套路,对创作者来说,最难的往往就是敢于真诚乃至赤裸地向观众袒露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结与执念。
《你好,李焕英》向行业展示了,这份竭诚在市场上有多稀缺,有多被低估,上限又有多不可估量。
暑期档,《了不起的老爸》。
这是一个可以入选内地电影编剧范例的剧本。工整、准确、笑中带泪,主题也足够普世,最重要的还是,对体育运动和父子关系,两种情感的真诚刻画。
市场也给予这份专业与真诚超出预期的回报,毕竟在映前,舆论普遍认为这不过是又一部填补档期缝隙的三日游新片。
《了不起的老爸》带来一个很珍贵的经验,即哪怕是再老套的故事,靠着扎实与真诚,观众还是会买账。
一味取巧投机,不是长久之计。
这两部电影,在公映前都被远远看低,最后也都拿到了远超预期的口碑和票房。
事后诸葛亮总是简单的,回到初期,才能看到,儒意做出这些选择,走的都是险棋。尤其是在一年中最大的档期保底并不被看好的《你好,李焕英》,其风险可想而知。
敏锐的不仅仅是发现真诚,还有寻找市场空白。
至少在这两年,这个空白,就是亲情。
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要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中国电影,真诚的创作者并不在少数,缺少的,或许还是发现真诚、并能予以引导的伯乐。
胆魄
价值突破,还意味着离开舒适区,有敢于失败的胆魄。
敢于失败这几个字,说着容易,普通人能做到的,少之又少。这便又是电影的特殊之处——一味待在舒适区,几乎注定一事无成。
但失败与失败,又有分别。
那些有价值的失败,同样可以被视为价值突破的重要组成。比如那部直到今年依然有很多人念念不忘的《动物世界》。
4年前,《动物世界》在暑期档拿到5亿票房,低于预期,但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行业和市场都慢慢发现,这是一部会被时间留下的作品。
韩延导演证明了,中国电影需要他这样敢啃硬骨头的新导演;同时,儒意的野心、探索与尝试也证明了,中国电影更需要他们这样敢啃硬骨头的出品方。
而抛开票房,这部电影也的确给行业带来了很多直观有用的经验。
比如中国电影在工业化诸多细枝末节上的差距;与好莱坞大牌演员完成一次愉悦且成熟的合作;如何解决视效和3D方面的具体挑战;在相对单一的类型片市场中,开拓一个元素更为丰富的新类型,等等。
乃至于,拔高到理念层面,我们如何创作出那种不仅仅是拍给中国观众,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电影。
《动物世界》前前后后尝试做的,就是一个电影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就像制片人陈祉希说的——
之前一开始大家不太敢想,不过可能还是有股劲儿,就是你得敢想,敢想了就去做。如果有目标,怎么知道目标不会实现呢?
东西电影研究组,公众号:东西文娱复盘《动物世界》“新类型”定位:左手B站,右手好莱坞|EW问答
情怀
长远来看,价值突破,还少不了人情味的加持。
电影是一门生意,更是一项充满情怀的事业。投资回报当然重要,但很多时候,情怀才是让创作细水长流的那个源泉所在。
我们常感叹某位导演与演员长年的稳定合作,相对来说,电影公司与创作者保持融洽的长期合作难度要大得多。
但情怀的力量就在这,当时间线逐渐拉长,被岁月滤过后的感情,俨然一段值得后来反复讲述的佳话。
儒意与大鹏的一路陪伴,便是中国电影难得的一段佳话。
大鹏与陈祉希(右)
2015年的暑期档黑马《煎饼侠》,是陈祉希与大鹏合作的开始。后来,只要是大鹏编剧、导演的新片,儒意都是雷打不动的主出品。
这陪伴背后,是绝对的信任,也是电影人携手的共同成长。
2017年,《缝纫机乐队》,4.59亿在那个票房狂飙突进的年份并不起眼,但陈祉希说,这就是为了弥补大鹏。
《缝纫机》在制作水平上比《煎饼侠》好太多,这部电影就是要弥补大鹏拍《煎饼侠》时资金不足的损失,把电影质量还给大鹏。
到后来的《吉祥如意》,开机前遭遇变故,整个方向都要推倒重来,大鹏在拍与不拍间犹疑。陈祉希安慰他,我能接受它拍不完,或者从现在开始停掉,我们不拍了。
最后大鹏顶着压力拍完,顺利公映,成为又一部个人与儒意的代表作。
这样的关系,既是共同成长,亦是相互成就。
今年,逐渐来到创作成熟期的大鹏,还有两部导演作品待映,或许之于他和儒意,都到了收获的阶段。
结语
2013—2015,小试牛刀,风格初现;
2016—2019,摸索尝试,积累总结;
2020至今,佳作不断,稳定输出。
如今回看,中国电影票房最盛、市场最旺那几年,是儒意影业最平淡的一个阶段。反倒疫情之后,却迎来爆发。
这或许是价值突破的另一个潜在体现——
真诚、胆魄与情怀的持续实践,厚积薄发,虽迟但到。
从这个角度,不仅仅是这一部《援军明日到达》,后发的儒意之于当下的中国电影,都是一针足够振奋的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