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宁解读《甲午大海战》 斥看盗版很丢脸

冯小宁接受【电影网】采访
电影网讯(图/韩华伟 文/第五) 二十年前的那部电视剧《北洋水师》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对于导演冯小宁来说却留下了诸多的遗憾。在他看来这么一段对于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历史,在当年各方面条件都不是跟充分的情况下就被搬上了荧屏,各种缺憾的存在在所难免,所以二十年后,他需要用另外一部大银幕作品来弥补这些遗憾。电影《甲午大海战》年前已经开机拍摄,两会期间接受电影网专访,谈及这部准备了二十年的作品,冯小宁表示除了希望能给观众奉献出一部视觉盛宴的海战片之外,也能让更多人对于这段历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弥补当年缺憾 《甲午大海战》打造全新海战片
电影网:我们知道您差不多在20年前的时候就拍过一部电视剧《北洋水师》,20年后您又要拍同一题材的电影,电影和电视剧之间有什么关系?
冯小宁:大家知道50年前,李默然老师演过一个《甲午风云》,影响了两代人,这个电影是我们中国电影的一个经典作品。20年前我拍过《北洋水师》这个电视剧也是讲述这一段故事,不过它讲述得更加完整一些,因为它是电视剧,而且也是陈道明、陈宝国这一批优秀的演员演的,所以时隔这么多年,我为什么要再拍《甲午大海战》?一个是50年前那部电影在当时那个历史时代还有很多的历史的真实,还不好太多的去描述,尤其是当时是一个阶级斗争的理念指导着整个创作,所以我们当时的艺术家能有这样的一个优秀作品出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北洋水师》20年前拍摄的时候,我们的故事当时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观众影响还是很强烈的,很好,演员也是甚佳,但是我们的制作是在20年前,特技制作非常的粗糙,尤其是我本人当时还没有很多的拍摄经验,所以我一直觉得愧对这个题材。这样一个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的故事,正是因为甲午战争导致了中国封建王朝彻底的崩溃,也导致了日本从一个穷困的国家一跃成为了东亚强国,以至于它最后军国主义发展到疯狂的程度,一直导致后来的二战,所以我觉得这是中日两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民族命运的转折点。一直到现在我们中国,中国的发展都可以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借鉴和教训。我们现在已经完全可以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把我们的电影场面和气氛营造到相对真实的程度,而且我对这一段历史的故事沉淀了20年,用了20年的时间去反思和总结我们的电影制作。
《北洋水师》讲的是人的故事
电影网:电视剧和电影讲述的是同一段历史,但从两部作品的名字上来看,似乎还是能读解出一些差别,《北洋水师》是在讲一群人的故事,但是《甲午大海战》我们能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您是想着重表现这场海战?
冯小宁:这是特别值得说的一件事,提得特别好。《甲午大海战》它是电影,和我20年前拍的电视剧不一样。20年前我们叫《北洋水师》,整个写这个海军的建立,甚至从童年的时候培养他们,一直到英国留学,一直到最后的建立海军,一直到全军覆没的过程。但是作为电影,它的时间跨度不宜太长,电影更加浓缩,而且尤其电影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一个规律,应该按类型片分,我们中国电影类型片已经开始出现端倪,因为我们有很多的电影,比如说武打片、灵异片、文艺伦理片、生活片、爱情片,我们都可以分类,这样对于观众特别有选择的去看电影有很好的一种市场效果,所以类型片分化电影创作其实是一个正常的途径。
我们这部片子最突出的一点是叫海战片,因为海战片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大家可以回想,把海战作为一个主打类型,其实并不多。最近这些年我们看过《珍珠港》,但是珍珠港是空战片,它完全是空战的效果。还有70、80年代的《中途岛海战》,说是海战其实也全部都是空战。中国更是如此,我们熟悉的《甲午风云》,它在整个的海战故事上也就是5分钟,所以它也不能叫海战类型片。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向观众展示一个崭新的片种。
电影网:影片除了会从技术角度探讨那场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外,也会对造成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以及这场战成如何改变两国间的命运的变化有一些反思?
冯小宁:我在这个影片中有这么几个明确的观点,第一,从中国的史料上和日本的史料上,钓鱼岛自古是中国领土,这点上我们这是拿你的事实来证明,我们电影中反映的是日本的史料,你们自己当年就是承认钓鱼岛是中国的。钓鱼岛的丢失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和后来日本的逐步的军国主义越来越发展,那么到了二战结束以后,按理说按照当时的国际公约应该是回归我们中国的,这些我们都是在电影中展示的。
第二,是中日两国是邻居,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邻居,通过以前的历史教训,证明了中日两国如果要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共赢是完全有可能的,双方都可以强大,做和平发展的国家,但是如果带有一种动不动就用武力威胁别人,尤其是当他们自己膨胀的时候,这样的话就容易受害两国的根本利益,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因为我们拍了这么多年的电影、电视剧,大家知道我拍过很多很多的抗日战争片,在这里面我们对历史的事实不可以含糊,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第三,就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地方,能够让观众爱看的更在于我们里边的这种人的讲述。我们讲述的是以邓世昌为代表的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一批男子汉,我们应该到《甲午大海战》中去看看这一群优秀的民族精英们。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微积分、航海技术和天文地理等,后来到英国的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他的同学中也包括有日本学生,他们都是同学,后来回国都成了双方舰队的舰长,所以甲午海战打的实际上是同学之间的打仗,在情感上有一群男人之间的情感冲突。
要平视美国大片
电影网:就像您刚刚提到的,对于一部商业海战片来说,海战的特技效果至关重要,甚至会直接决定影片的成败,现在国内的观众看过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他们对于特技效果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甲午大海战》能够在这方面满足他们的需求?
冯小宁:这又是一个大话题,我在很多年前就提过一个观点,中国不可以忽视电影特技的制作,尤其是数字电影制作,好莱坞电影主打世界电影市场,主要靠高科技技术。中国电影知识在前10年左右才被迫地转入市场经济,中国电影还在摸索商业运作的规律上刚刚起步,怎么讲故事上才刚刚学习,那么远远不太有经历能够做特技和数字化的东西,这样的话就和美国电影迅速又拉开了更大的差距,所以这个要清醒地认识到,所以再去起步的时候,我们更不能忽视高科技数字特技这个领域,如果我们说我们比美国差得太远,干脆我们就不追了,那我们的前进运动干脆就不要玩了。这一点上不要盲目自大,大家也不可以把自己看得很渺小,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对于美国大片要平视,不要仰视,也不要俯视,在文化层面上是平视的态度,在科学技术上我们是学习的态度。
大家在《超强台风》可以看到,有一些镜头在美国的同行中看也是认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的,11年前的《紫日》,在美国放映的时候,能够得到美国观众评的大奖,原因就是因为美国观众认为里头的很多场面他们认为是真的, 但是你要说跟美国的高科技技术,比如说《2012》,《阿凡达》就不说了,还是想都不敢想,因为我们不具备那么雄厚的特技制作的实力和资金。
下一页:两会提案反盗版 做当代青年看盗版很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