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小津安二郎去世50周年:银幕经典“五宗最”

原节子在《东京物语》中
永远的“女儿”——原节子
有人说奥黛丽·赫本的美是无法复制的,就像落入凡间的天使,不食人间烟火。那原节子的美确是一番绝世的,犹如从内心深处绽开的一束睡莲,洁白无瑕,温润如玉。她把日本女性身上的优点集中在了一起,恭谦而又内敛,尤其是她笑起来好似一杯凉白开,淡淡的却能滋润你我干涸的心田。
原节子的成名并非来自于小津,而是来自于日本另一家电影大头——东宝映画——的黑泽明。正值日本战后的萧条时期,在战争与政治的浓雾还未散去之时,黑泽明拍摄了一部名为《我对青春无悔》的电影,描写女主角幸枝于战争中所遭遇的种种,进而批判战争以及当时盛行的法西斯主义。原节子在片中所饰演的摆脱旧教条的桎梏、立志建设新日本的政治犯妻子却在当下成为了“战后新女性”的光辉形象。该片在当年的电影旬报十佳中位列第二,原节子也被捧上了当红女星的宝座。但此时的原节子还并未真正“脱胎换骨”磨练出炉火纯青的演技,直到遇上小津,原节子才真正在银幕上“活”了起来,才真正开始在影坛确立了长期稳定的地位。
1949年,原节子第一次出演了小津的电影《晚春》,而这部电影却为后人影迷津津乐道谈论至今。就像笠智众总是叫“周吉”或“平山”一样,“纪子”是原节子的代名词,在《晚春》、《麦秋》中她是贞洁又有些恋父的女儿;在《东京物语》、《小早川家之秋》中,她是孝顺又无可奈何的儿媳。无论是女儿或是儿媳,片中的原节子总是挂满微笑、柔情体贴,却在离夫后默默的独自嗟叹却又只能唯命听从一切的安排。在诸多的影片中,似乎小津是故意存心那般不让原节子出恋爱、出嫁成功,于是,原节子真正成为了小津电影中永远的“女儿”,也成了永远的“贞女”。明艳而又端庄,靓丽却从不放荡,她“只想做爸爸身边的那个女儿”,她“只想一辈子照顾爸爸”。

原节子
就这样,原节子与小津的合作长达十三载。从《晚春》中看似青涩却成熟的女儿到最后的合作——《小早川家之秋》中寡居的儿媳,原节子似乎完成了一次成长的轮回,从花样年华的少女到迈向中年的人妻,这种成长的演变从无到有,从花蕾到绽放,可以说只有小津才能办得到,也只有小津对原节子了如指掌。婉约、静素、温和,这样特别的女子在小津静静的影调,黑白的影响下渐渐褪去浮躁的外衣,展露出内在琉璃般的光彩,成为影史上永不褪色的浓重一抹。
可谁又会想到,如日中天的她在1962年拍完稻垣浩的《忠臣藏》之后向大家宣布息影,摘下“原节子”的头环,全身而退,换回本名会田昌江,静静一人在古都镰仓附近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不禁令人唏嘘和喟叹。没有过这样一个人能如此淡然放下功与名,从此不再过问影视和小津任何事。而她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1963年的小津葬礼,或许在没有小津电影的世界,她也觉得没有必要再留在此处了吧。而如今,业已洗尽铅华92岁高龄的会田独自静静的守护这镰仓这方土地,守护的还有小津的墓。
银幕上渐渐模糊的视线在现实中也无法再捕捉到真实的面庞,但那一泓浅笑,那一串爽朗的声嗓,那永远爸爸身边女儿的形象却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永不磨灭。
下一页:小津安二郎的“无”
文/夏泽
>>查看全文
[1905电影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