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征服戛纳指南:那些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潜规则

时间:2014.05.22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小甜甜


    1905电影网讯 67岁戛纳愈老弥坚,又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像任何一位风情万种的法国美人一样,戛纳拥有令每一位情郎欲罢不能的手段。她游走在老情人之间,又向往着新情人;她蔑视金钱和商业,却最爱与好莱坞共度良宵;她高贵冷艳不苟言笑,却也不怕给熟人留后门;艺术和政治在她那里并行不悖;她喜欢第三世界的小伙子,但如果有法国血缘更佳;为了情人间和谐共处,她尽力避免分配不均……这些,我们通常称之为“潜规则”。
 
全是老熟人
 
    戛纳偏爱嫡系导演已是老生常谈,只要你稍微留意下近期各大媒体出的提名名单解读,便会发现,原来“嫡”这个字不读“zhai”。简单来讲,偏爱嫡系的意思就是,每年入围戛纳各单元(竞赛、一种关注、导演双周、影评人周、短片单元)的影片以及入选各单元评委会的导演和演员,大部分已经与戛纳发生过关系,不是入围过这个单元,就是入围过那个单元,有的还得过奖。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嫡系培养机制,因为即便是大师,也有是新人的时候。如果来戛纳的都是一堆熟人,当这些熟人们老了,这个电影节何以为继?而新人想要出头,一套标准的程序是先入围导演双周这样相对次要的单元,然后是一种关注单元,运气好的话很快便能进入主竞赛了。虽然主竞赛给新人的名额不多,但以每年两部的速度来算,九年便足以攒够一个主竞赛提名名单了。这是个双赢的过程,一方面“帮助胸怀艺术野心的作者导演获得世人的认可”(吉尔·雅各布语),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每一年戛纳都大牌云集。


《山之外》是少有的同时获得两个奖项的影片
 
一碗水端平
 
    一般情况下,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七个奖项会平均分配给七部影片,偶尔才会出现一个奖项颁给两部影片或一部影片获两个奖的情况,比如1993年的金棕榈大奖就同时颁给了陈凯歌《霸王别姬》简·坎皮恩《钢琴课》,2012年的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编剧奖同时颁给了克里丝蒂安·蒙吉执导的《山之外》。双黄蛋不常有倒还可以理解,但一部影片不能获两个及两个以上奖的潜规则则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金棕榈的七个奖项并不能单纯按等级划分为一等到七等,当然金棕榈大奖毋庸置疑可以理解为一等奖,评委会大奖是二等奖,但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编剧都只是奖励电影的某个方面而已,获得一等奖的电影为什么没有可能在导演、演员和编剧方面都出色呢?或者一个电影的男演员表现很棒,它的女演员就不能很棒吗?相形之下,香港电影金像奖就要好多了,它恨不得把所有奖项颁给一部影片。
 
爱恨好莱坞
 
    今年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美国影片仅有两部,一部是贝尼特·米勒《狐狸猎手》,另一部是汤米·李·琼斯《送乡人》。同样,一种关注单元也只给了美国片两个提名。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电影节,戛纳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对好莱坞的态度。但这个态度真的像看上去那么坚决吗?纵览历届戛纳电影节,获金棕榈奖最多的仍然是美国影片,总数达18部,相当于每三届就能获一次奖。当然,这并不能反映出戛纳有亲美倾向,但却能说明美国影片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受欢迎。
 
    如果说戛纳对美国片的态度是暧昧不明的,那它对法国片的偏爱就要直接多了。在本届金棕榈入围片单中,有4部是法国影片,而且《冬眠》《两天一夜》、《送乡人》、《吉米的舞厅》等几部“外国片”也均有法国公司参与制作。再看看去年,主竞赛单元中的法国电影数量高达7部,占到了入围影片总数的1/3,而有法国资金参与的影片更是达到了15部之多,想要进军戛纳的导演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送乡人》的入围与斯皮尔伯格的推荐不无关系
 
人情和关系
 
    戛纳一直给人以高冷的印象,仿佛不可能与托人情、走关系等俗气的词汇牵连到一起。但别忘了,无论它多么标榜艺术,这个电影节也是靠人来运作的。目前戛纳的选片工作由艺术总监弗雷茂带领3个选片委员会来完成,每个委员会4人,其中一个委员会负责外国片,一个负责法国片,还有一个负责陌生导演的影片。这些人难免会受到亲朋好友的压力,比如前文提到的《送乡人》,就是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推荐给弗雷茂的。
 
    人情压力只是一方面,戛纳同时还要受到政府、公司和赞助商带来的种种压力。这个电影节每年有50%的预算是由一些电影公司、电视台、赞助商提供的,还有50%是公共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它的自主权便很难得到保障。一些大的电影公司和电视台或者法国政府参与投资的影片,可以毫无障碍地进入影片初选。而那些没有关系的新人作品,想要通过正常程序入围主竞赛单元,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
 
多谈谈政治
 
    政治反思和社会批判类影片获金棕榈的概率非常高,从前是这样,现在还是。不信你看看新世纪以来的获奖影片吧,几乎2/3都是这样的电影:2002《钢琴家》讲纳粹、2003《大象》讲受纳粹影响的少年、2004《华氏911》讲伊战、2006《风吹麦浪》讲爱尔兰独立战争、2007《四月三周两天》讲堕胎、2008《课堂风云》讲移民、2009《白丝带》讲纳粹是如何诞生的……既然每年的评审团成员都不一样,出现这样的结果该如何理解呢?
 
    可能有三点原因:首先,获得提名的政治片本身就比较多。以今年为例,《群鸟之悲》《搜训》、《吉米的舞厅》、《利维坦》四部影片均有着浓厚的政治意味;其次,评审团成员多是戛纳嫡系,评选过程或多或少会受到主办方的影响。比如第32届戛纳,评委会成员之一Maurice Bessy就是吉尔斯·雅各布的“自己人”,在他的影响下,最终金棕榈同时颁给了众评委喜欢的《铁皮鼓》和雅各布倾向的《现代启示录》;最后,政治影片较为严肃,更容易受到评审团的重视,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喜剧片很少获得金棕榈。

策划/coie 文/小甜甜

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八角笼中
剧情

八角笼中

困局之下放手一搏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保你平安
喜剧

保你平安

拒绝网暴狂飙辟谣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