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第三日综述——十部影片热映戛纳看点十足
时间:2011.05.14
来源:1905电影网
《青少年警队》:社会剧
法国女导演麦温·勒·贝斯柯擅长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和以小见大的“启发性”的创作手法来拍摄电影。她之前的两部作品:《原谅我》和《女演员舞会》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而且她还很喜欢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这个角色的名字都叫做Ma��wenn——这种作者化的“签名方式”一直被延续到了《青少年警队》之中。《青少年警队》讲述了一个女记者前往未成年人保护署中希望采访这些人并拍摄一本影集带走的故事。未成年人保护署的警察们,每天都要和一群怪异的人打交道,出了要看住恋童癖、少年扒手之外,他们还要在吃饭的间隙去解决未成年人的家庭冲突。每天的工作都像是一团狗屎,他们要对虐待孩子的父母取证、要处理针对未成年人的性暴力。不过,对于这些警察而言,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两件同样麻烦的事情。不过,随着内务部派来的这个女记者的到来,未成年人保护署的弗雷德又多了一件事情来做,那就是想办法支开这个女记者,因为他不喜欢她。
和麦温·勒·贝斯柯前两部电影一样,本片也是深入一个团体内部,探寻团体的的运作方式,从中展示出一个团体是如何存在并维系下去的。然后通过该团体中的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的所作所为,来展示整个社会的风貌。影片中展示了很多对青少年性犯罪的调查和取证工作。一开始,一个小女孩对警方说她的爸爸经常抓她的屁股,后来警方便介入遮护家庭。这种“私事”的调查和取证工作是意想不到的艰难,我们跟着女记者的眼睛一次一次地进入“案发现场”,一次一次地调查取证,可是这些工作就是没有什么进展。影片中有一个叫做弗雷德的怪人,他不喜欢女记者,并一心要将其赶走。这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许多的矛盾。虽然这些素材听起来并不像是喜剧片的材料,但是麦温·勒·贝斯柯却一心要将其拍成一部喜剧片。很明显,她的这种处理方式的结果并不会太好。除此之外,麦温·勒·贝斯柯最擅长的“以小见大”在这部影片中也失去了往昔的光芒,有评论称,这部影片像是一个无头苍蝇,在巴黎市郊绕来绕去没有重点,而且还不清楚麦温·勒·贝斯柯究竟要表达什么,是巴黎的青少年问题、家庭问题、未成年人保护署里的警察的工作还是女记者和弗雷德之间的冲突。可能,面面俱到恰恰是“面面不俱到”的诱因。
影片在媒体处得到的评价也不算太好,《好莱坞报道者》批评影片说:“导演想把电影拍摄成一部社会剧,但却拍成了一部警察剧。影片中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原始素材显得过于潦草和简单。而且那一群训练有素、排练有方的演员们的表演令人作呕。”同样,Time Out给予影片的评价也不高。该评论称麦温·勒·贝斯柯的这部影片:“剧情零散、故事破碎,就好像是电视里的肥皂剧一样无趣。而且影片拍摄的大多是细枝末节,而真正重要的东西早就被麦温·勒·贝斯柯甩到了脑后。”按照这样的评论态势,影片在戛纳不会有太好的结果。不过麦温·勒·贝斯柯毕竟只是一位刚刚拍摄了第三部长片的35岁女导演,今后的路还很长。
>>查看全文
【电影网】www.1905.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