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故事里结晶故事:文学电影相结合 经典再度燃烧

时间:2013.06.07 来源:北晨网

陈传兴导演的《化城再来人》

原标题:文影结合,经典再度燃烧

    每一部影片,不仅是讲述一个作家的故事,展示其代表作品,而且是诉说某种思考与情怀。比如,陈传兴导演的拍摄周梦蝶的《化城再来人》,影片简介中如此叙述道,“周梦蝶为台湾重要诗人,诗风以禅意佛学著称,又被称为‘诗僧’。导演陈传兴借用了佛经典故,以周梦蝶的一天隐喻其一生中的风景,从日常生活中穿插映射其思维、信仰、写作、情缘,带领观众一窥诗人孤独国的世界,几段生命里的流徙与坎坷,因病痛带来的改变与启发等。全片影像风格意境幽远,极富禅意诗情。”

    整部影片以周梦蝶《我选择》的诗句起始,“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在周公90载生命几度沉浮之后,在影片即将落幕之时,以其声音念“我选择,不选择”,并引出其所读诗句“若欲相见,只须于,悄无人处,呼名,乃至,只须于心头,一跳一热,微微,微微微微,一热一跳一热。”影片以导演对诗人的高度理解,力促读者对诗人的理解,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感悟在片后隐现,乃至年轻读者观后直呼心中“一跳一热”。

    又如大陆读者颇为熟悉的林海音,在导演杨力州的拍摄下超出了大陆读者的惯常理解。该片《两地》被介绍为“北京城南的英子,到了台北城南变成文坛上令人尊崇的‘林先生’。导演杨力州以林海音‘双乡/两地’的特殊身份切入,随着女儿夏祖丽娓娓道来的声线,走入她的书桌、生活圈、编辑台,特殊年代里的风声鹤唳与担当以及那一块奋力开拓的纯文学园圃。她是战后台湾文学从襁褓到成熟,那无私又勇敢的母亲。”影片被认为在发展、呈现“双/两”的概念上颇具深意。

    而展现台湾著名小说家王文兴的《寻找背海的人》,因王文兴写作的现代主义追求,影片也具有实验性特点。在介绍中,影片被如此表示“以21个线索为主轴,借由年轻小说家寻访的踪迹,串起王文兴的文学生涯。导演林靖杰借影像、照片、手稿、动画、舞台剧、即兴朗诵等形式,展现了一个信守文字信仰、珍重对待写作、以缓慢换取深刻的文学身影。让读者观众得以凝见,那在斗室内如同挖掘壕沟般一斧一凿搬运着胸膛内的土,小说家与自己搏斗的每一夜。”诗人、台湾《联合文学》前总编辑许悔之谈及该片时曾说,在两三坪大的斗室里,被自动录影装置拍摄的王文兴,各位可能不知道,他写了好几个小时,那一天,他得到了35个字。

不虑商业的创作心态

    整部片子有如此的呈现也源自该片自创作伊始,便无商业追求之虑。诚品书店创办人之一、该片制作方目宿媒体执行长廖美立介绍,他们就是在做一件非商业性的、推广文学的事情。据了解,目宿媒体于2009年由和硕联合科技董事长童子贤与行人文化实验室合作成立,童子贤也成为廖美立眼中“温柔的文化赞助者,没有他就没有这个系列”。

    童子贤在来京参加该片首映式时也说道:“我个人在学生时代就参与学校的社团,自己动手写、动手编、动手印刷出来,跟很多同学一起参与文学创作与出版,我学生时代在印刷厂拼版、排版、校稿度过,一直很怀念那有着油墨的香味、把书印出来的年代。到2008年左右,我也跟陈传兴、廖美立夫妇开始探讨,想要把台湾丰富的文学家创作的故事跟经验,透过不同于印刷品跟平面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

    廖美立对此表示:“对我来讲,始终坚持的一件事情就是阅读的价值,不管书的过去,或者我们讲述的现在,或者我们一直在想到所谓的书的未来在哪里,这个题目不只是华人圈,全世界大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所以对于我长期做这个工作,只要是有关于书的未来或者书的内容,怎么样用文字、用电影、用声、用图形去形容,或者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传播出去,对我来讲是一直在寻找的未来。我始终相信,在所有的未来发展里,文学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下一页:导演的匠心和理念
>>查看全文
上一页12
 
八角笼中
剧情

八角笼中

困局之下放手一搏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平津

战斗场面气势恢宏

免费
剧情

免费

当代青年创业故事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