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中国电影市场青春爱情片崛起 古装片退居二线

时间:2013.09.24 来源:法制晚报

相对成熟的美国电影市场有针对不同观众群的青春片
 
美国青春片已流行60年
 
  相较于刚成气候的中国青春片,1999年的《美国派》、2004年的《贱女孩》等好莱坞的青春题材电影就已经受到全球观众的欢迎,而近年来不断推出续集的《暮光之城》系列,以及今年上映的《春假》等也都在青少年间广泛流行,并且票房不俗,青春电影俨然是好莱坞电影的一大“吸金”流派。
 
  近日,记者连线了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成员杰拉尔德·皮尔里。已在电影行业从业数十载的他坦言,青春片自上世纪50年代起逐渐发展成了好莱坞的重要流派,这一流派长久不衰的秘诀就两样:“够梦幻”和“接地气”。
 
  《法制晚报》(简称FW):青春题材电影在好莱坞是怎样崛起的?
 
  皮尔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春电影就已经成为好莱坞的一个电影流派。最早的这类针对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电影可以追溯到30年代,但是成批量的出现还是50年代,1955年的《无因的反叛》、1957年的《联谊会女孩》迄今还受到很多影迷的追捧,是这一类型电影的经典之作。
 
  FW:好莱坞热衷这类题材的原因是什么?
 
  皮尔里:简单来说,就是票房。在美国,青少年是主要的观影群体,是票房的主力军。此外,这类题材对成年观众也有吸引力。
 
  因为这些电影大多可以看作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对于年轻人的生活写照。尽管过去这么多年,但青春期的人们遇到的问题还是那些。即便是在《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这样虚构的电影里,主题依然是关心青少年的家庭关系、伙伴关系、浪漫关系等。因此,无论对年轻人还是已成为父母的成年人来说,这都具有吸引力。
 
  不过,这也令很多青春电影遵循较为相同的模板,主人公要么在学校受到排挤,要么就是有着特殊身份或是经历,最终被学校的小团体所接受,又或是主人公如何从一个“废柴”变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人,多少有些趋同。
 
  FW:青春片大都套路相似,为什么还可以数十年来经久不衰?
 
  皮尔里:正如上面所说,影片所关心的问题非常“接地气”,与现实情况贴近。
 
  此外,像《暮光之城》、《公主日记》、《哈利波特》等非现实电影也很能满足青少年观众的幻想欲望,无论是变身吸血鬼、魔法师或是一夜之间变成公主,他们都会觉得这样很酷。
 
  
 
>>查看全文
上一页12下一页

延展阅读:青少年电影面面观:海外大战魔怪中国谈情说爱 
不能流泪的悲伤
爱情

不能流泪的悲

许光汉猛追何蓝逗

无人区
犯罪

无人区

徐峥黄渤生死对决

沉默的荣誉
爱情

沉默的荣誉

戏剧再现民警生活

母女教师
剧情

母女教师

母女上阵教学相长

寡妇
剧情

寡妇

寡妇谈情命途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