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夺宝队》群星“哑火” 克鲁尼难逃其咎
电影网专稿 由乔治·克鲁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二战史诗片《盟军夺宝队》正在院线上映,奥斯卡帝后云集的演员阵容成为最大卖点。影片自上周五(2月28日)上映至今,首周末票房3150万。位列同日上映的3D动画《天才眼镜狗》和赛车电影《极品飞车》之后,票房前景不容乐观。
影片虽然有马特·达蒙(《拯救大兵瑞恩》、《谍影重重3》)、比尔·默瑞(《土拨鼠之日》、《布达佩斯大饭店》)、凯特·布兰切特(《指环王》系列、《蓝色茉莉》)、约翰·古德曼(《白宫风云》、《醉乡民谣》)、让·杜雅尔丹(《艺术家》)等群星加盟,但导演乔治·克鲁尼对演员的掌控力不足,星光闪耀的演员阵容集体“哑火”,对戏毫无火花可言。影片主题过于宏大,乔治·克鲁尼被情节拖着失去控制力,几位明星各说各话,每场戏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交代,令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盟军夺宝队》剧照
群戏不出彩情节太枯燥 都是乔治·克鲁尼的错
影片围绕着“盟军夺宝队”在几个主战场寻找被纳粹夺走的宝物为线索,几位明星被随机分配到各自的战场。看上去像极了《十一罗汉》的设定,可惜克鲁尼自满于字字玑珠、充满知识分子趣味的台词,忘记观众最看重的是演员之间的互动。
客观地说,由于这支临时拼凑的“夺宝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和生活习惯不同,又各自是不同艺术领域的专家,凑在一起难免互相看不顺眼。
只是,这也无法为乔治·克鲁尼的执行力开脱。“盟军夺宝队”和敌方的短兵相接演变成误打误撞的儿戏;讲着一口流利法语的凯特·布兰切特和美国大兵--马特·达蒙的接头戏变成一场吐槽马克法语发音不准的冷笑话。
昔日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艺术家》中,贡献幽默、灵动演技的影帝让·杜雅尔丹,在《盟军夺宝队》里,变成表情僵硬,好吃懒做的法国大兵,这一设定完全和美国人心目中的法国人形象相符。他因在战场边抽烟而意外负伤,临死之前和战友约翰·古德曼话别,战斗激情瞬间堕入“兄弟情深”的俗套。
乔治·克鲁尼完全忘记了群戏电影要注重情节勾连的金律。《落水狗》中利用第三人串联起全盘人物的方法,完全入不了艺术家克鲁尼的眼。没有固定线索和必要转场交代的《盟军夺宝队》更像是一部“段子电影”,细节真实而详尽,整体一盘散沙。
由于影片主题过于宏达,几场关键的寻宝历险穿插在盟军收复欧洲大陆的进程中。强势而不可逆转的历史事实牵着克鲁尼的鼻子往前走。为了突出夺宝队一路高奏凯歌,为了表现艺术家对战争做出的牺牲。120分钟的剧情演变成“找找找、挂挂挂、找找找”般循环往复的节奏,令影片变得枯燥乏味。
下一页 艺术品价值高于生命?价值观前后矛盾陷感伤主义
下一页 艺术品价值高于生命?价值观前后矛盾陷感伤主义
文/熊小白
>>查看全文
[1905电影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