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十首歌的时间 带你看懂《波西米亚狂想曲》
1905电影网讯 截至发稿时间,《波西米亚狂想曲》全球票房已达逆天的8.7亿美元(约合59亿人民币),成功登上2018年全球票房榜单第六名,成为史上最卖座传记片。
本周五,影片正式在内地上映,虽然是全国艺联专线放映,但吸金实力依然强劲,以首日5.8%的排片拿下过千万票房,刷新了艺联影片单日票房纪录,不出意外将大幅超越《三块广告牌》6499万的艺联票房纪录。
票房不是一切,但绝对证明了皇后乐队和主唱佛莱迪·摩克瑞在世界乐迷心中不可撼动的统治位置。
影片用135分钟的篇幅聚焦皇后乐队从正式成军到1985年Live Aid演唱会之间的音乐旅程,更展现了一个传奇又多面的灵魂主唱佛莱迪·摩克瑞。
一方面,电影不惜重金地还原了多场皇后乐队的神级现场,特别是结尾那段载入史册的Live Aid演出,让无数未能亲临现场的我们有机会与传奇无限接近。
另一方面,导演也用温和的笔触探究着佛莱迪的内心世界,将他高光背后的孤独、脆弱、迷茫和挣扎展现在观众面前,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摇滚英雄形象。
皇后乐队在21年的时间里共发行过15张录音室专辑,缔造了无数摇滚金曲,Queen的经典与传奇远不是一部电影能承载的。下面就让小电君用十首歌的时间带你了解那个你可能熟悉又陌生的皇后乐队。
—— 听歌前几件有趣的事 ——
皇后乐队1970年在伦敦成立,共有四位成员——主唱佛莱迪·摩克瑞、吉他手布莱恩·梅、鼓手罗杰·泰勒和贝斯手约翰·迪肯(1971年正式加入)。
乐队前身是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所在的微笑乐队,因为前主唱跑路,佛莱迪得以加入,并提议乐队更名为“Queen”。四人组合的首次演出在1971年7月2日。
Queen,1970
乐队logo由艺术生的佛莱迪亲自设计,是四位成员星座的结合体。其中包括两只狮子(罗杰·泰勒、约翰·迪肯),一只巨蟹(布莱恩·梅)和象征他自己处女座的两位仙女。
皇后乐队是不是最伟大的摇滚乐队尚无定论,但绝对是学历最高的乐队没有之一。学历担当布莱恩·梅不仅长得像牛顿,更是如假包换的帝国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博士。
2007年,布莱恩·梅正式毕业,距离他1970年最初开始PhD学习已经过去了整整37年(1974年辍学搞音乐,2006年续读)。目前,他是利物浦John Moores大学的名誉校长,还有一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52665 Brianmay”星。
布莱恩·梅的毕业照和毕业论文
罗杰·泰勒拥有生物学学士学位(学牙医学烦了,转系生物学),迪肯是电子工程学学士,佛莱迪则是艺术与图形设计学士。
皇后乐队拥有世界上最长寿的粉丝群体,“官方后援会”已成立40年之久还在不断纳新。
—— 听歌时间 ——
【My Fairy King】
我的仙王
(1973)
Mother Mercury
Look what they’ve done to me
摩克瑞的母亲
看看他们对我做了什么
这首歌收录在皇后乐队的首张专辑《Queen》中。这首《My Fairy King》曲风优美繁复,可以看到几分日后金曲《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影子。
这也是佛莱迪的“理想国”第一次出现,那是一个由国王Rhye统治的国度,是佛莱迪音乐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在Seven Seas of Rhye、Lily of the Valley等歌曲中出现。
佛莱迪·摩克瑞(1973)
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歌词莫过于“Mother Mercury”。佛莱迪也正是在此时决定将自己的名字由原来的印度风格的弗罗可·保萨拉(Farrokh Bulsara)改为佛莱迪·摩克瑞。
佛莱迪出生于坦桑尼亚,父母均为印度帕西人,17岁时为了躲避战乱随家人移民英国。
小时候的佛莱迪
影片中,佛莱迪的改名似乎源自对自己移民身份的自卑感,但也有说法认为,他改名是为了将舞台人格与真实的自我区分开。舞台上,佛莱迪是充满表现欲的王者,而舞台下,他只是个单纯内向的普通人。Mercury也是“水星”的意思,水星是佛莱迪星座处女座的主宰星。
佛莱迪与家人
现实中,佛莱迪曾就改名这件事认真征询过母亲的态度,母亲对他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只要你依然爱我,尊敬我,就不会有任何问题。”现实中佛莱迪与父母的关系也比电影中更加亲切和睦。
【Bohemian Rhapsody】
波西米亚狂想曲
(1975)
I don't want to die
我不想死去
I sometimes wish I'd never been born at all
我有时候希望我从未存在过
皇后乐队的封神之作,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歌曲有着近6分钟的超长时长,分为鲜明的四个部分,融合了歌剧、重金属、华丽摇滚、清唱等多种音乐风格,充满着猛烈的意识流与梦魇般的迷幻色彩。
这首歌的录制过程历时3个星期,光人声部分就经过了180轨的录制与拼接,以至于在录制完成后,母带的有些地方磁粉已经薄到几近透明。
歌曲一经发布,便迅速登上英国排行榜榜首,并蝉联冠军长达9周之久。43年后的2018年12月,《波西米亚狂想曲》正式成为20世纪播放量最高的单曲,全球通过正规渠道可统计到的下载量超过16亿次。
成员为歌曲录制的MV也充满了前卫色彩
其中的不少歌词,如“Easy come/Easy go”“nothing really matters to me”等似乎都暗含了佛莱迪对待生死的态度。
【Love of My Life】
我的挚爱
(1975)
love of my life can't you see
我的至爱 难道你不明白
bring it back bring it back
回来吧 回来吧
don't take it away from me
别舍我而去
《Love of my life》是皇后乐队为数不多的抒情摇滚,是主唱佛莱迪·摩克瑞为当时的恋人玛丽·奥斯汀创作的情歌。
如电影中展现的那样,1970年,佛莱迪与玛丽相识相恋于微时。一路以来,玛丽都是他的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虽然两人的感情没能走到最后,但在佛莱迪心中,玛丽永远是他最亲密的家人和唯一的“妻子”。
现实中的玛丽与佛莱迪
歌曲唱尽了对于爱人离开的无奈与伤痛,是很多歌迷心中的挚爱。多次演唱会上的全场大合唱都成了载入史册的经典现场。
电影里的玛丽和佛莱迪
“Love of my life”不一定是爱人,更可以是挚爱的朋友的亲人。在佛莱迪去世后,吉他手布莱恩·梅曾多次在演唱会上将这首歌唱给已故的佛莱迪。2008年,他还曾将这首歌献给他刚刚去世的母亲。
【We Will Rock You & We Are the Champions】
(1978)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We are the champions, my friend
We will keep on fighting through the end.
毫无疑问,这是皇后乐队最脍炙人口的两首歌。
《We Will Rock You》由布莱恩·梅创作,灵感来自于乐队在宾利大厅的一次演出。从开场到谢幕,全场观众都在激情合唱,场面异常火爆。乐队退场时,观众还自发唱起了《You'll Never Walk Alone》。
1976年Queen在海德公园举行免费演唱会,现场人数达到15万人
布莱恩·梅随即产生了创作灵感:在拥挤的演唱会现场,观众能做什么?无外乎跺脚、拍手和合唱。于是,他就将这些拍手、跺脚的音效写进歌里,创作了这首充满互动性的《We Will Rock You》。
Queen的现场总是充满互动性
在同样的“参与”理念下,佛莱迪创作了同一时期的另一首金曲《We Are the Champions》。这首歌的歌名和歌词乍听上去充满了自负和傲慢,但恰恰展现了Queen舍我其谁的态度。
泰勒回应记者关于歌词过于骄傲自负的质疑
这两首金曲就像双生兄弟,总是被捆绑在一起播放和演出,是皇后乐队演唱会固定的结束曲目,更被无数体育甚至政治场合借用。
佛莱迪·摩克瑞曾在1985年自我评价道:“我必须抓住所有人的心,否则这首歌就不是好歌。让所有人都感动,那是我的职责。足球迷们唱这首歌,是因为它是献给胜利者的赞歌。”
下一页:“The Show Must Go On ”生命不息表演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