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徐浩峰:重现真武术 给日本、泰国下马威
时间:2012.12.25
来源:1905电影网

“柳白猿”中的对峙场面

“柳白猿”中的动作要表现出传统武术的特点

导演徐浩峰在片场

《箭士柳白猿》海报
电影网讯(文/靖宇)身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老师,却以武侠小说作家成名;在多部小说问世后,又开始执起导筒将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幕,这个神奇的人物,就是导演徐浩峰。近日,徐浩峰携新作《箭士柳白猿》在母校北京电影学院进行展映,这部罗马电影节和金马电影节的参展作品获得了学生褒贬不一的评价,一如导演之前的话题之作《倭寇的踪迹》。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导演徐浩峰接受了[电影网]的专访,两个小时时间里,导演畅谈电影、武侠以及传统文化。谈到其最擅长的武术环节时,导演不时大笑,并对各种传统武器和武术门派如数家珍,还表示中国武术不逊色于日本武术和泰拳;谈到电影,导演自称师承第四代,影片讲究的是诗化美学和韵味悠长;谈到传统,导演表示要将传统武术原汁原味的表现在银幕之上。

柳白猿用八卦掌的肘和肩打垮了两个门派

“柳白猿”剧照
打造中国武打类型片 拍“有余味”的影片是本能
《箭士柳白猿》在北京电影学院进行展映,对于在母校任教的导演徐浩峰来说,面对学生们褒贬不一的评价,他表示相当兴奋,因为“作品就是要与观众进行交流”。从《倭寇的踪迹》到《箭士柳白猿》,徐浩峰说自己在培养观众,让他们能熟悉一种新的武打类型片,目前来看效果不错。幽默的地方,观众可以笑,不理解的地方,导演认为也不要紧,因为拍摄一部留有“余味”的电影,是自己的本能。
电影网:《箭士柳白猿》在电影学院放的时候,台下坐的都是自己学校的学生,感觉紧张吗?
徐浩峰:不紧张,之前《倭寇的踪迹》在学院放的时候,发现学生们还是比较接受的,他们允许你有一些出格的和变化的东西,或者说以类型片的标准看,有些“不那么正经”的东西。我应该说是兴奋,想知道观众们对于影片的一个感受。作为一个导演来说,在影片拍出来之后,是希望能与观众有一个交流的。
电影网:对于学生们的的反应,您有什么看法?
徐浩峰:上次《倭寇的踪迹》放的时候,基本上是满场笑,因为片中有很多黑色幽默的东西。到“柳白猿”的时候,我减少了黑色幽默,也不再用比较搞笑的台词,而是用一些眼神或者动作这种浅幽默。可能是因为有第一部的基础,第二部中这些幽默的点还是被观众捕捉到了,所以其实学生们还是很敏感的。
观众的反应也让我对建立中国武打的类型片有了信心,因为类型片的模式是“追看”的,就是先有了一个基础之后,观众会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新的变化,并且在看的时候他们能迅速识别出这个新的变化元素在哪。“倭寇”和“柳白猿”两部影片是在两个月之内在电影学院放映的,我就是想做这样一个实验,从实验结果来看,我觉得还应该继续多拍,希望能够建立起这样新的观赏模式。
电影网:“柳白猿”这部影片有一些部分意义藏的比较深,会担心观众看不懂吗?
徐浩峰:应该说新一代的观众被好莱坞培养起来的电影观是直白、当下即懂。我们那个时候受的教育是,电影是需要“品”的,要有余味。一个人在电影院看完电影后,影片中要有一些东西在生活中得到延伸,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电影观。中国电影在做了20年商业探索后,对于艺术片和大众电影的要求都已经变得很低。其实大众电影如果卖的票多了,也就是商业片,小津安二郎导演的每部影片在日本都是很卖座的,人们喜欢看他的电影,就是因为里面有很多余味,有触动人生活的东西。
但是现在这种电影观已经消失了,就像我感慨武林的堕落和消失一样,我也感慨这种电影观的堕落和消失。但是我是固执的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电影,所以我要在自己的电影里面保持这种东西,并希望能慢慢培养观众。当然我这么做不是要在电影史留名,而是我本能的认为电影就应该这么拍。
电影网:现在有些影片也会让人思考,例如《盗梦空间》或者“少年派”,影迷会有很多种解读。
徐浩峰:对,让人回想的电影有两种,一种叫“智式”,到最后类似于一种游戏或者算法;另一种叫智慧,是作用在生活感触上的。之前我们的文学作品讲究的是,要对生活有一定的穿透性。就是说之前在生活中被你忽略的事情,其实在你心中是隐约留有一种情绪的。例如,现在人们总是感慨,中国一搞选美,选出来的都是西化的美女,这就说明人们对于失去的古老文明的一种感慨。
下一页:将传统武术原汁原味搬上银幕 向日本和泰国功夫片示威
>>查看全文
【电影网】www.1905.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