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作品
  • 介       绍
    谢飞,中国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导演协会副主席, 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国际电影电视院校联络中心(CILECT)理事会理事、1986年度美国亨利·鲤斯(Herry Luce)基金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获奖作品包括:《湘女潇潇》于1986年获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唐•吉珂德奖”;《本命年》于1989年获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个人成就“银熊奖”;《香魂女》于1992年获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黑骏马》于1995年获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 谢飞教授从教近半个世纪,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电影专业人才。2001年,创建“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影视作品展。2012年,主持创立“研究生长片毕业作业——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获得由人事部、广电总局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12年,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电影伯乐奖”。2013年,获得中国导演协会的“终生成就奖”。2015年,获得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颁发的“杰出教师奖”。
    谢飞,中国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导演协会副主席, 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国际电影电视院校联络中心(CILECT)理事会理事、1986年度美国亨利·鲤斯(Herry Luce)基金会访问学者。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获奖作品包括:《湘女潇潇》于1986年获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唐•吉珂德奖”;《本命年》于1989年获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个人成就“银熊奖”;《香魂女》于1992年获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黑骏马》于1995年获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音乐奖。 谢飞教授从教近半个世纪,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电影专业人才。2001年,创建“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影视作品展。2012年,主持创立“研究生长片毕业作业——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获得由人事部、广电总局授予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2012年,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电影伯乐奖”。2013年,获得中国导演协会的“终生成就奖”。2015年,获得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颁发的“杰出教师奖”。

星路历程

  • 2024
    入选第八届平遥电影展推荐委员会。
  • 2023

    1月,参加第9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大师班活动。

    2月,监制的故事片《会考试的猛犸象》上映。

    6月,参加第21届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

    9月,受邀出席第3届IM两岸青年影展。

  • 2022

    5月22日,出席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暨庆祝大众电影百花奖创立六十周年特别节目。

    8月,在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谢飞、惠英红推介《印度刺客》等四部入围作品。

  • 2021

    北京电影学院举办谢飞电影及美术回顾展。

    被授予 “光荣在党50年” 纪念章。

  • 2020

获奖信息

人物评价

  • 谢飞电影系列贯彻着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和希望。尽管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重复着爱情失落和女性悲剧,但从未用毁灭和绝望来展示人生。他的悲剧意识中总是蕴含着温情和宽容,执著地流露出一线理想光芒。这种价值取向跟他柔美化的影像系统水乳交融,被一些论者看作是思想的审美化展现,而另一些论者却指称为“半部悲剧”、 缺乏惨死人生的社会性揭示。谢飞导演多年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探索中国电影教育模式,建设中国电影人才工程的实践贯穿了他的大半生。谢飞的电影创作和电影教学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探索过程。他常常说,“我是个电影教师我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电影教育,创作和教学是我人生快乐的两大方面”。他不但把中年以后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全院教学和导演系的教学上,而且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电影教育的一套主张。[1][1](倪震评)
  • 谢飞是一位充满赤子之心的艺术家,他把出身和受教育的背景融进创作中,唱出了一出出生命和人性的赞歌。他同时也善于思考和进行理论总结,使得他的创作又呈现出理性色彩。犹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主要职业并不是导演,而是教师——这一特殊身份对他的创作和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1979—1987年第四代最辉煌的时期,他并不是最出色、影响最大的;但是由于他的坚持和执著,最终使他成为了经典第四代及其“艺术电影”的标志性人物。[2][2](饶曙光、裴亚莉评)

    ...详情
CopyRight © 2022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官方网站| 京ICP证1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