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第3日综述:三部“西部片”风格迥异齐亮相
时间:2013.02.10
来源:1905电影网


影片剧照
在经历了苏联时期的所谓“痛苦的辉煌”之后,以前的苏联电影,当然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电影也经历了改革、变换的阵痛期。相较于苏联时代的大师辈出,现今的俄罗斯电影缺少令人兴奋和关注的要点。如果说前几年获得金狮奖的《回归》和《浮士德》重 新唤回了俄罗斯电影的文艺片传统的话,那么《漫长幸福的人生》这部聚焦于苏联时代遗留的“国有财产”和“集体主义”问题的影片,则把俄罗斯电影再一次拉回 了“现实主义的立场。”执导这部电影的鲍里斯·赫列勃尼科夫是俄罗斯的新生代导演之一,1972年出生在苏联时期的莫斯科,1997年毕业于著名的俄罗斯 国立电影学院。2003年,他和阿列克谢·普斯科帕里斯基联合指导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2009年,他拍摄的《疯狂的援助》也曾经 来到柏林展映。
《漫长幸福的人生》讲述的是一个叫做萨沙的老人遇到的和苏联集体制经济相关的问题。萨沙居住在俄罗斯北边的科拉半岛,他把自己的经历都奉献给了一个残败的 集体农场。他和农场的工作人员关系良好,而且这些工作人员也很尊重他。同时,这些工作人员也对他和安雅那些不为人所知的情事保持容忍。安雅是当地政府里的 一个秘书。可是,很快,萨沙就遇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事情:当地的政府管理员,给他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希望他能放弃农场。而萨沙在农场上的工作在法律上 也站不住脚,因为他没有合同,只有一个简单的握手就得到了这个工作。萨沙的麻烦事还远远不止如此,他的压力与日俱增,他的员工都在劝说,希望他能保住自己 的立场不变。很快萨沙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之中。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电影沉寂了很久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说俄语的作品面世。直到前几年的《回归》的 出现,以及索科洛夫的强势艺术影片才让人们逐渐回想起了辉煌的苏联电影。只不过,这些电影走的是塑料文艺片和诗电影的路子,并不能展示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全 部面貌,亦无法反应苏联时代在当代俄罗斯留下的印记。所以,我们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的俄罗斯电影。而这部叫做《漫长幸福的人生》的影片的故事背景被放在的当 代的俄罗斯,但是故事本身却是一出关羽农场的冲突剧——这样的情节,其实更应该被放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沙俄时代来讲述。除此之外,让鲍里斯·赫列勃尼科夫萌生拍摄这部电影想法的的灵感,来自于著名的西部片《正午》。从气质和影片的质感上来说,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故事发生在当代苏联的西部片。
影片在柏林上映后,反向一般,《好莱坞报道者》评论称:“影片拍摄低调、有着某种低保真的特色——甚至连人性都是低调和模糊的。正是这种低调和模糊,才使 得影片最终的人类情感没有爆发出来,或者是爆发得没有那么强烈和激动人心。电影节对这部电影的兴趣还会继续,海外买家也会对这部电影产生好感。但是,这部 电影只属于俄罗斯和那些东欧国家。”而《综艺杂志》则评论称:“在这部不长的具有悲剧感的影片中,导演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人性和一种生活。那种选择正确生活 方式的态度和价值观,是令人动容的,而最后的悲剧则更显得这种价值观的价值。而影片的片名《漫长幸福的人生》被放在这里,则明显具有讽刺的意味。”
下一页:《金子》:失败的西部片
>>查看全文
相关资讯:
柏林第1日综述:《一代宗师》开幕章子怡惊艳红毯
柏林第2日综述:达蒙新片遭贬波兰女导演尖锐获赞
【电影网】www.1905.com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