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只走自己路 曾道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
时间:2013.06.07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秋刀鱼之味》剧照
“男孩女孩还不是一样,最终都会离去,只留下老年人。”
除了代表作《东京物语》,小津最有名的作品就是《秋刀鱼之味》。
《秋刀鱼之味》其实无关秋刀鱼,唯一出现鱼的是开头的宴饮场面,但那是鳗鱼。小津在《豆腐店》中说,公司催促下一部片子,他匆忙之下命名为《秋刀鱼之味》,其实毫无腹稿,只是肯定不会让秋刀鱼出现在画面上,而是要表达一种整体的感觉。
秋刀鱼的感觉,究竟是怎样的感觉呢?这本是秋天打到的鱼,因为价格低廉味道好,老百姓都爱吃,代表了日本秋天的味道。高级的金枪鱼是有钱人餐桌上的菜色,老百姓家家户户吃的都是秋刀鱼。一尾秋刀鱼,有亲朋满座的幸福美好,也有独自酌酒的苦涩落寞,大概就是陪伴一个人走过人生的家人与密友的滋味。
影片中的父亲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后,心中十分落寂,便到酒馆喝酒,老板娘看到他的样子,开玩笑地问:“你是刚参加完葬礼吗?”他回答:“是的。”日渐衰老的父亲,用参加葬礼来形容嫁女儿的心情,心中的不舍、落寂历历可见。片子要说的不是鱼,而是“秋刀鱼之味”般的人生况味。撰写这个剧本时,小津的母亲过世,他在送葬后回蓼科时的日记中写下,“山下已是春光烂漫,樱花缭乱,散漫的我却在此处为《秋刀鱼之味》烦恼。樱如虚无僧,令人忧郁,酒如胡黄连,入肠是苦。”
小津一生未婚,一直与母亲同住。母亲为他挑选定制和服,指点他洗涤衣物,打点日常起居。“我现在住的房子在北镰仓的高坡上,出入都要爬坡,因此母亲很少出门。她好像已经认定这里是楢山了。年轻时的母亲是魁梧高大的姑娘,现在依然是高壮的老婆婆。我虽然没背过她,但肯定很重。‘背着老母亲上楢山,可是她太重了,我背不动,只好哭着上山。’如果这里是楢山,她愿意永远待在这里也好,不用背她上山,我也得救了。”楢山的传说日本古已有之,传说某些赤贫山村为减少吃饭人口,由家人将年满70岁的老人送上山等死。《豆腐店》中这则《这里是楢山》,字字写尽与母亲的难分难舍,读来令人眼角酸涩。
因为嫂子与婆婆不和,1936年,小津带着母亲和弟弟搬到了高轮。在此前一年,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他拍摄了描写父子关系的《独生子》,后来又拍了《父亲在世时》。《户田家的兄妹》也是深植于小津自身的家庭关系,沟口健二曾评价这部电影说,“这不就是小津家的兄弟姐妹嘛。” 小津的外甥长井秀行甚至曾说,“我觉得叔叔艺术成功的秘诀就是一生独身。”
与此形成对比,他的电影中却有一幕幕男婚女嫁。“男孩女孩还不是一样,最终都会离去,只留下老年人。”《秋刀鱼之味》里这句台词,或许成了解释小津终生未婚的最好理由。他在影像中一次次表现子女最后都要离开家庭,孤单的父母平静接受现实的悲凉,这或许正是至孝的小津想避免的结局。
下一页:“我并不是抗拒什么才过着单身生活,只是不自觉地继续下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