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片变奏曲乱弹:从《大劫案》到《独行侠》

“镖客三部曲”中的伊斯特伍德因其忧郁气质而很快成为新一代西部偶像
意大利西部片
60年代,随着老一代偶像的相继离去、观众兴趣的变化以及电视的普及,日渐老态的美国西部片似乎再也难以恢复昔日辉煌。征兆很明显,1950年有150部西部片问世,占到北美上映影片总数的34%,但到了1963年便只剩下了9% 。
不过,这一时期的西部片也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首先便是宽银幕电影的大量出现。诞生于1963年的超级大片《西部开拓史》采用了需要3台摄影机拍摄的西尼拉玛全景宽银幕系统,壮观的影像给当时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1969年,山姆·佩金帕的《日落黄沙》重新让一群土匪当上了主角,影片用慢镜头对人体中弹的大力渲染可以算作是“暴力美学”的发端。同一年,约翰·韦恩凭借《大地惊雷》终于拿到奥斯卡影帝,《虎豹小霸王》则奠定了保罗·纽曼和罗伯特·雷德福的巨星地位。
与美国西部片的惨淡状况相比,欧洲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出产了近600部西部片,由于意大利电影占去了这些电影的90%,因此这些西部片也被称作“意大利西部片”。而这才是西部片在这个十年里最明显的一次变奏,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便是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的“镖客三部曲”。这些电影的主人公通常是孤独的骑士,主要依靠过硬的技术和过人的头脑取胜,他们会在影片最后的激烈火拼中杀死所有对手。该类影片以明显的反英雄和无政府主义色彩而备受青年人青睐,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因其忧郁的气质而很快成为新一代西部偶像。


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西部片《不可饶恕》获奥斯卡最佳影片
日薄西山
主流观点认为,西部片从70年代起便已经日薄西山了。这一时期的许多西部片反映了70年代社会的种种危机,此外也出现了以少数民族为主角的印第安人西部片和黑人西部片,其主调基本延续了60年代的反英雄模式。似乎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从一个偶像明星成功转型为一名导演。1976年的《西部执法者》给他带来很高的声誉,该片以内战战败方南方的角度为出发点,其对战争的缅怀和对美国政府的控诉在以往的西部片中并不多见。
1990年,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史诗巨片《与狼共舞》让西部片短暂地焕发了生机,该片是在《壮志春秋》60年后,西部片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此外它还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其他6项大奖。影片描述南北战争后,美国白人军官因与印第安人交朋友反被白人军队视为叛徒的故事,是对印地安人的一次彻底的政治翻案。1993年,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西部片《不可饶恕》再夺奥斯卡最佳影片,影片讲述了老杀手重操旧业的故事,向西部片传统表达了敬意。伊斯特伍德饰演的角色与他自己难能可贵地融为一体,使影片充满英雄迟暮的悲怆意味,也因此被称为“最后一部西部片”。
下一页:后生可畏新纪元
下一页:后生可畏新纪元
策划、文、制作/小甜甜
>>查看全文
[1905电影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