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第5日:娄烨新片评论两极 阿伦·雷乃玩形式

第5个比赛日上映了三部竞赛片:《推拿》、《失踪顺序》、《纵情一曲》
电影网讯 当地时间2月10日,柏林电影节进入到了第5个比赛日的进程。在当日的主竞赛单元里,上映了三部竞赛片。分别是中国导演娄烨执导的《推拿》,挪威影片《失踪顺序》以及新浪潮老将阿伦·雷乃的新作《纵情一曲》。这三部电影各有特色,收获的评论也褒贬不一。娄烨的新片,收到了两极分化的评论。而阿伦·雷乃的新片《纵情一曲》则获得了不少的赞誉。

《推拿》褒贬不一
《推拿》:不像娄烨的娄烨
中国电影《推拿》来自于著名导演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围绕在娄烨身边的质疑与争议一直没有消停过。娄烨1989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随即开拍了自己的处女作《周末情人》。那个年代里,大多数年轻导演都钟爱现实题材的影片,娄烨也不例外。在拍摄完《周末情人》之后,娄烨成为了第六代的中坚力量。随后,娄烨进入到了成熟期,他的影片没有完美的人物,也没有民族、历史的枷锁,有的只是真实的生命状态和自然的生活态度。这种创作理念,也是整个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诉求。站在电影技术性的角度上说,娄烨对影片的处理充满了技巧和光彩。但是在影片的内容上,娄烨的影片却固步自封、自我满足。其影片所展示的,只是社会上的极个别现象,并不能当做能代表整个社会现状的作品来看待。换而言之,娄烨的电影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色,喜欢者均成脑残粉,厌恶者皆得而诛之。娄烨是法国戛纳电影节的常客,曾经数次带着自己的影片参与到戛纳。但《推拿》却是他第一次参与柏林电影节。
《推拿》是一次现实主义和即兴演出的尝试。影片改编自毕飞宇的同名小说,该小说曾在2011年拿下了茅盾文学奖。在此之前,康洪雷已经把《推拿》拍摄成了电视剧。而他的小说《玉米》,也被张艺谋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为名搬上过银幕。《推拿》的故事,发生在当代中国。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姓王的按摩推拿盲人医师。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卷入了自己弟弟的一笔赃款交易之中;而另一方面,他的未婚妻也知道自己的父母不会同意自己嫁给一个瞎子。陷入胶着生活的,不仅仅是王医师,还有在一次矿难中瞎了眼睛的小马,他爱上了一个妓女。此外,还有在推拿按摩院里工作和生活各路人等,他们的生活都充满的风风雨雨。在经历了众多磨难之后,这群人能不能迎来生活的阳光呢?
因为是一部讲述盲人故事的影片,该片首次起用了六位真正的盲人作为主演,“这个决定会让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但也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实的‘看不见的世界’。”娄烨介绍,从选盲人演员时开始,剧组就进入到了一个了解盲人生活的过程中,先从推拿中心、盲校开始了解并选择盲人演员。盲人副导演是盲校老师,还请了盲人表演老师,准备了盲文版的剧本,所有盲人演员都是用手摸着读剧本,而拍摄时每次都需要提前2个小时熟悉现场,带着盲人演员先摸一遍现场。在娄烨看来,《推拿》的一个主题就是,不相信看得见,而相信看不见,“一部分眼睛看得见光,一部分眼睛看得见黑。盲人带着明眼人到光亮的地方,我们在黑暗里需要盲人引路。其实他们才是看得见的人。”而与其他影片不同的是,《推拿》的片头没有字幕,片名和主创都是由画外音读出。对此娄烨表示“画外音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盲人声轨,这是一个关于盲人的故事,我希望盲人也能‘看’这部电影。”
影片用细致的表演和精准的剪辑,为人们展开了一幅“小众群体”的生活图景的绘画。和娄烨之前的很多电影一样,讲述的都是小人物和“独特”的人的情感和欲望。他对欲望的把握之精妙、对原作小时理解和改编的准确,都令人赞叹。甚至连毕飞宇都表示说,电影版《推拿》是对原著理解最准确的。
在外媒处,《推拿》得到的评论有些两极分化,《好莱坞报道者》称:“这是娄烨最好的、最有魅力的作品之一。爱情、矛盾在这一群盲人中间渐次展开,一幅关于生活的图景就打开在我们的眼前。和娄烨之前的作品里的那种黑暗、暴力和血腥不同。在这部电影里,虽然也有零星半点的消极元素,但是整部电影却是积极向上的、充满了阳光和正能量。”cine-vue只给了影片两颗星的评价:“从表现边缘人物到现在的有些主流色彩的人群,娄烨在改变自己的叙事策略和角度。但是,这种改变却让娄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作品的尖锐的色彩。主流,以及政府背景的投资,让这部电影失去了锋芒和艺术个性。虽然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虽然影片的故事主流而且积极,但是娄烨却可悲地失去了自己的对社会的眼光和自己的声音。”《综艺杂志》给出的评论不温不火:“因为这是一部讲述盲人故事的影片,所以娄烨在声音的设计上用了不少的力气,他找来了冰岛作曲家约翰·祖安逊为影片写音乐。同时在剪辑和镜头语汇上,娄烨也非常讲究讲究了。换句话说,这是一部在技术和工艺上精雕细刻的影片。”
下一页 《失踪顺序》:黑色幽默复仇片
下一页 《失踪顺序》:黑色幽默复仇片
编译/云猫猫
>>查看全文
[1905电影网]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观看TA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