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良心动画《魔弦传说》告诉你啥叫工匠精神

虽然同为奥斯卡种子选手,但比起迪士尼庞大的流水线工业化制作,莱卡工作室出品的《魔弦传说》显然更有手工作坊似的温度与情怀。6500万美元投资、66000个脸模、长达5年的开发制作……尽管定格动画历史悠久,但做到这么极致并不常见,于是我们带着满满的好奇与敬意,和导演特拉维斯·奈特以及剧组中的中国动画师徐宁聊了聊:


骷髅怪等反派抢眼,良心3D更适合大银幕观看

 

作为莱卡目前投资最多的作品,相比较前三部,《魔弦传说》在场景上的跳变也更频繁,格局更宏大开阔,也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尝试:

 

“你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研究把哪些元素组合在一起,这其实是数学层面的问题,是要经过很多计算的,而且我们有大场面,有打斗场面,我们还有一个16英尺高的巨型骷髅,总之有很多了不起的挑战,”奈特如是说。

 

骷髅怪模型

 

奈特所提及的这尊骷髅怪是片中Kubo遇到的头号怪兽。在片场,这尊巨大的骷髅由多名剧组工作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由于体型过于庞大,动画师们无法像摆弄小人偶那样控制它的运动,于是采用滑轮吊线进行控制。而且上下半身其实是分开制作的。

 

摄魂魔眼

 

而另一反派“摄魂魔眼”也伤了剧组人员不少脑筋。 一开始大家拿不定注意把这个带着梗的眼球做多大,最后做出的成品居然高达8英尺。而为了提高运动层次,动画控制部门甚至研发了一套编码系统来记录眼睛的坐标。

 

“其实这些技术一直都存在,可能有的是工业生产上的技术,只是我们把它拿到艺术创作里,让事情变得更方便一些,”徐宁说道。

 

此外,徐宁透露,该片的3D立体效果是从拍摄阶段就开始考虑的,花了很大工夫,与那些粗糙的“中国特供”版有着根本的区别:“《魔弦》的3D呈现效果非常好,因为在实体摄影的空间里,这种立体感跟三维软件做出来的其实是有差别的。你感觉它更生动,更有空气感。”

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