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魔头到盖茨比 “败家”时尚电影谁救了谁?
时间:2013.06.07
来源:钱江晚报

《了不起的盖茨比》剧照
“《了不起的盖茨比》实在是太好看了,尤其衣服美得不行,男人得好好学习人家穿衣,每套西装都赞。”在很多人望眼欲穿的时候,这是我头一次在微博看到网友的评论,不过结果还是让人会心一笑——看看,人家的关注点显然全在衣服上。
都说小贝退役后,全世界女球迷起码少三成,在看人比看球更带劲的年代,电影本身也成为一种载体——主角的穿戴比内容更有意思。对时尚界的大腕来说,这是多难得的机会,把自己的产品植入其中。毕竟自己办场大秀只有12分钟,砸下的钱巨多,还只能面对少数人。
从《蒂芙尼的早餐》到《时尚女魔头》 历数这些“败家电影”
《蒂芙尼的早餐》大概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早最熟悉的植入大片了。奥黛丽·赫本的出演,展现社会的名利圈,但在同时大家都记住了这个来自美国的珠宝品牌蒂芙尼——即使很多人说不出剧情,也会记得这个名字。
美剧中华服满天飞的还有《欲望都市》和《绯闻女孩》,前者是熟女的狂欢,后者代表纽约上东区富二代的生活。《绯闻女孩》的女主角B在结婚时,手上戴的戒指来自海瑞·温斯顿,这也提前给这个珠宝品牌进驻中国做了免费广告,大家应该还记得去年海瑞·温斯顿在上海新天地店开业时,人山人海的气势。该剧也直接影响了很多年轻学生对时尚的蠢蠢欲动——当然,很多人,只够钱买高街品牌。
综观近几年最有名的时尚片当属《时尚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时尚杂志女主编、传说中的女魔头,满头银发,大牌裹身,气势非凡,对助理无比严苛。片子一上,就成了时尚圈的标本。虽然Prada又成了主角,但很多人更关心安妮·海瑟薇扮演的小助理——她改头换面,一身香奈儿出现在老板面前时,老板那惊讶的表情至今留在很多女孩的脑海中。
之后,效仿者众。《一个购物狂的自白》也被拍成电影,虽然不怎么成功,但也算是饱了女人的眼福。而这种以“华服”吸引人的模式这几年屡试不爽,从业内人士中得到消息,据说某国内导演,也试图拍一部现代影片,片中将会涉及很多时尚领域,包括服装、发型和手表等。
不比拼就落后 苦心经营的植入
最近,好莱坞影星小罗伯特·唐尼佩戴积家世界时区计时腕表出席在韩国举行的《钢铁侠3》首映式上。手表与电影的植入关系我们见得太多,《虎胆龙威5》中的父子俩佩戴的都是汉米尔顿腕表,两人还在水里泡过,进一步印证表的防水质量。而007系列与欧米茄的关系可以说是最成功的植入,这位佩戴欧米茄的特工深入人心,几乎每一部007新作上来,毫无疑问的就是——一定出现欧米茄。
植入最忙的还有车,《钢铁侠3》里满眼奥迪,而《虎胆龙威5》的主角是奔驰,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父亲为了帮儿子,一路开车狂奔,撞了就换一辆,奔驰车最后还完胜保时捷,在撞击中完美胜出,可见品牌在此砸了多少钱。
这种方式,国产品牌当然也学会了,曾经就有过“国际化植入”案例,比如美特斯·邦威在《变形金刚》中的表现,很多人还记得那辆背后有美特斯·邦威logo的车开过的样子。
无论片子评价如何,能留在记忆中,就有价值,这是植入的基本评判标准。就比如我至今能够一一还原这些记忆中的场景,就可证明品牌砸的钱正中要害——虽然我没有买奥迪、奔驰,也没有入手欧米茄,几年来只在网上购买了几件美特斯·邦威的打底衫,但不可否认这些品牌的潜在影响,它们很可能成为很多人未来购物的首选品牌。
所以对很多品牌来说,别人都在疯狂植入的时候,不拼就意味着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
植入对中国最有效 电影让生意更长久
有人在微信上说,媒体咨询公司PQ MEDIA的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植入式广告投资达73.9亿美元,201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82.5亿美元,中国是增长最快的市场。研究也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植入式广告的接受度明显低于相对落后的地区。比如汽车,在中端品牌中,试驾对购买的影响约为三四成,但在高端品牌中,这个数字为零——这说明很多人买高端车,更在乎品牌效应,而非产品本身。
所以在中国的很多不成熟市场,拼品牌的效果甚过拼质量。
而电影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载体,也在于它被播放的次数不受限制。即便影院下线了,买了碟还能继续看,很多人“默默观看”的效应远不止票房这个数字。
欧美影评人可以愤慨批评《了不起的盖茨比》太浮夸,但在我们这,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时,更多声音是“如何从影片中学习穿着”。于是,电影还未在中国内地上映,有关“盖茨比‘穿衣风格的专题一涌而上,各品牌趁机提供各种服装搭配,从而带来联动效应——在时尚的成熟市场,很多人只会购买需要的某件单品,也许寻觅良久才买一件,但在时尚度略低的市场,成套购买的方式相当有效。所以搭配是赚钱利器,借着”盖茨比“的东风,风格装很受欢迎。
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钢铁侠3》中非要出现王学圻,思考半天好不容易说服自己了,却又冒出个打酱油的范冰冰。最终解释很简单——植入对中国市场最有效,前提是吸引中国观众的眼光,这次植入的不是手表衣服,而是大活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每到各种电影节,不搭边的中国女星个个飞去秀借来的衣服,而媒体还如此关照。
她们只是诱饵,品牌要的是我们这些观众兜里的钱。欧美影评人可以愤慨批评《了不起的盖茨比》太浮夸,但在我们这,当时尚处于起步阶段时,更多声音是“如何从影片中学习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