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号

《风起陇西》:风格,立体了“小人物”的风骨

时间:2022.05.11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东西文娱

由路阳执导的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日前迎来了会员收官。

 

“马伯庸IP+导演路阳”的配置,让这部剧在筹拍之初就备受期待,但自开播以来,也曾因色调太暗、太过“现代化”的台词等争议,劝退一些观众。

 

尽管当下争议声犹存,但在豆瓣上,这部剧开分7.7分,目前攀升至7.9分,成为今年排名靠前的高分作品。

 

《风起陇西》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在2005年发布的这部历史小说处女作中,马伯庸将三国时期的背景与福赛斯的冷战间谍小说叙事风格相结合,去探讨一些历史的可能性。路阳也秉承了这一基调,尝试将谍战剧类型运用到历史题材上,讲述一个“三国谍战”故事。

 

并且,共情于原著,路阳将故事主角聚焦于历史洪流下的“小人物”。相较于三国题材和谍战类型,路阳认为吸引观众的根本还是在于“人物的塑造”。

 

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信念感,也正是路阳作品里常常呈现的命题。这在路阳以前的作品《刺杀小说家》《绣春刀》系列,及导演处女作《盲人电影院》中都有体现。

 

在谈到引发讨论的影像色调、台词等话题之外,路阳也提到了在各种创作途径上的“讲究”,这些细节还涉及美术、造型概念、声音的设计等多方面。而讲究其实就是寻找最合适讲这个故事的方法。

 

在剧集市场愈加分众化的当下,需要沉浸式观看的《风起陇西》,也许错过了一些观众,终还是抵达了一定的垂直受众。

 

 

三国谍战

聚焦大时代中的小人物

 

提起三国时代,大众一般容易想到的是“王侯将相、英雄豪杰”,他们是诸多三国影视作品中的主角。然而在原著《风起陇西》中,作者马伯庸把笔头对准了大历史中的“小人物”。

 

此次,导演路阳在将《风起陇西》影视化时,也是共情于这一着眼点。在拍摄开始前,路阳将三国时代的相关史书进行了“重读”,字里行间中又加深了他对那一段历史的体会。

 

“史书通常记载重要的时刻和事件,历史中的小人物因而被淹没掉。比如在赤壁之战后,中国的人口较战争之初损失了90%,这是一个惊人的人口损失,但这些失去的人并不会留名历史。我就想从底层的小人物视角,从一帮间谍和情报人员视角,来看看小人物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坚持和拼搏。”

 

基于原著的基础,将“大历史中的小人物”置于“古代谍战片”这一类型中,成了《风起陇西》剧的最显著特色。

 

路阳说,编海曙延承了原著中戏谑、独到的文学风格,保留了原著的历史观和内核,同时他也在改编中将许多分开的线索纠缠到一起,令这部剧的谍战气质更加明确。

 

在路阳看来,观众并不会因为剧是一部谍战或三国题材而来追剧,这背后的根本还是在于“观众会被这个时代的人所吸引,因为只有人才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在路阳眼里,陈恭与荀诩作为小人物,与传统的王侯将相有很大的区别。

 

 “这两个人物不是那么从容和游刃有余,而是有的时候很窘迫,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支持,很孤独、恐惧、痛苦,让这些英雄看起来更像我们,但是他们在困境里面依然可以做出英雄的选择,迸发出光彩,这个很吸引我。” 

 

这一点也部分影响到选角上。路阳表示,请陈坤和白宇分别出演陈恭与荀诩,是这两位演员与两位角色存在一定的共通性。

 

“陈恭是一个很孤独的间谍,而陈坤身上也有类似的气质。荀诩是一个很轴的人,而白宇身上也有一股西北人的坚持,他们的特性与角色是贴合的,同时通过演技,又大大丰富了我对角色的最初想象。”

 

 

在减法中做加法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风起陇西》的光影风格在开局就开始显露。军帐中,诸葛亮与马谡、王平等一众将军共谋北伐,烛光摇曳带出人物面部的明暗变化。

 

 

落在动荡乱世,又是一群“小间谍”的生活,路阳与团队希望从影像开始就尽可能采用自然的光影。

 

“在古代,白天要靠自然光线,晚上条件好一点我们点一个油灯,再好一点的家中会有蜡烛。利用光线塑造人物环境的时候,我们会尽量模拟自然效果。火光就是火光,烛光就是烛光。有自然的光影闪动、反差都很好。”路阳表示。

 

于路阳而言,包括摄影、美术还有造型、包括声音的设计、包括跟演员一起讨论如何去塑造这些人物,讲究是为了寻找最合适讲这个故事的方法。

 

对比过往马伯庸作品改编的《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在盛唐时期的“华丽”与陈设中的“满”,《风起陇西》的美学显得简而不轻。

 

《风起陇西》的美术指导韩忠,此前也曾操刀《军师联盟之大军师司马懿》。提到与路阳的首度见面,韩忠表示,“我跟路阳导演的见面之初,就不约而同地把《风起陇西》定位在了一个非常浑厚的色调,希望这是一部有厚度的作品。”

 

战争纷繁、民不聊生的年代,所见所及的风物必然是简朴的,《风起陇西》的团队尽可能塑造其独有的语境。

 

“减”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创作方法,而如何减到最少依旧有如中国画一般的美感,在美学观念上,《风起陇西》也做了一些大胆的调整。

 

 

相比过往三国作品在美学上对于汉代元素的靠近,《风起陇西》在美学上更多借鉴了魏晋南北朝美学感受。

 

“在过去的设计中,一说到三国都是汉代造型上的一些基本元素。但是我接到这个戏的时候,我更希望它往后来的魏晋南北朝的一些美学、感受上靠,这其实也是一种挑战。”韩忠表示。

 

虽为极简,但在质感与细节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是从路阳到摄影、美术指导、主创共同找到的方向。

 

何为疏可走马,《风起陇西》将构图上的留白做到了极致,能使用结构就尽可能不多增加一件道具,这一理念贯穿于绝大多数的画面之中。

 

密不透风则更多见于微处。道具打磨上,剧中荀诩住宅的门窗与盘磨,道具团队就制作了25天,而在场景的营造上,蜀魏两地的自然差异也浸透在细节里。场景画面中,蜀地的湿润感既显现在山水细雨中,也细化到了府邸内潮湿的地面,对比之下,魏地整体偏暖的色调与干燥粗矿之感在画面中也更加分明。

 

 

复看马伯庸IP

混类型的创作可能

 

在回应《风起陇西》些许现代化的对白处理时,路阳说到,“一方面是考虑到更为亲近观众的语境,让观众更容易的进入故事情景,另一方面毕竟是来自‘马亲王’的作品,我们不希望脱离他的文学风格。”

 

保留马伯庸,这个思考在曹盾执导《长安十二时辰》时也有提及。

 

“《长安十二时辰》原著当初之所以能引起轰动,也是因为长安城有非常多的知识点。我们在保留知识点的基础上,又加了很多,都是在延续马伯庸老师的特色。《长安十二时辰》不能变成一个全是曹盾烙印的剧本。”

 

马伯庸的文学风格向来以“考据型悬疑文学”独树一帜,其书迷们普遍认为“马亲王”的鬼才之处就在于从正史缝隙间找到新的空间,创作出各种兼具悬疑、谍战、动作题材的故事。

 

《风起陇西》是马伯庸于2005年发布的处女作。在此之后,三国、盛唐、大明乃至民国,马伯庸的历史功底与文学想象力使其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学的气质也有网络文学的爽感。

 

也因此,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内,共有11部马伯庸IP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此外,马伯庸的其他故事也已经被平台和制作方抢购一空。

 

 

2018年,唐人影视改编的《三国机密》上线腾讯视频,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核心事件,《三国机密》讲述了汉献帝刘协周旋于权力之间复兴汉室的故事。作为马伯庸的第一部改编作品,彼时的古装剧仍然存在较为冗长的问题,54集体量下扩写的感情戏与兄弟情并没有起到为原著加分的作用。

2019年由曹盾执导,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长安十二时辰》则是真正意义上在影视端引爆了马伯庸IP,48万人次打出的8.2分让该剧至今位列豆瓣古装类大陆剧榜No.8。

 

过往的影视改编已经让市场看到,马伯庸IP宇宙更多混类型的创作可能。

 

也正因为此,《风起陇西》待播之际,外界对其是有高期待值。

 

 

复看马伯庸,其实不管是由“刺客信条”联想而来的《长安十二时辰》,还是兼具赛博朋克、跑酷风格的《风起洛阳》,作品在当下都带着很浓厚的“国潮”气质。

 

而这或许正是马伯庸IP,与目前的社会思潮和整体的影视创作环境,在当下的连接点。

 

撰文 | 胡岚、彰木

审核 | 岳鸿(上海)

支持 | 东西文娱影视组

 

EW-Entertainment

近期主题 · 相关内容   



长空之王
剧情

长空之王

试飞员的英雄赞歌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平津

战斗场面气势恢宏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

两人一世界
爱情

两人一世界

青梅竹马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