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五毛钱特效”(下):特效师生存小调查

特效大片的层出不穷充分显示了华语电影越来越充沛的想象力和越来越有底气的技术进步。可能会让你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历史上50部票房最好的电影中有49部是靠特效制作的角色来讲故事的。人们在喝着可乐嚼着爆米花津津有味地享受视觉轰炸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创造了这些以假乱真、酷炫狂拽的银幕奇观的特效师,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是天...

 

技术?审美?还是教育?中西特效行业差距到底在哪儿

其实,技术和文化差异真没你想的那么大

 

  国内著名特效公司天工异彩(《寻龙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敢死队3》)的视效指导Sam khorshid曾在采访中表示,中西方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其实是很小的:“比如说拿中国的模型师和洛杉矶的模型师比较没有太大的差异……我觉得天工异彩在近两年的变化很大,比如说一起在六个月的时间只能做五十个镜头,现在六个月的时间能完成两百多个镜头,包括制作人员不管是知识方面和技术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我们在做了五六个大制作之后,他们也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视效行业还很年轻正在发展,中国不同的公司,能力有所不同。有些方面很强,有些方面很弱。公司之间有区别在西方也一样,但是在中国很明显,有的公司在三维方面强但是在合成方面弱,有些公司可能正相反。所以中国的弱点是缺乏经验和时间,可能需要五到十年,需要时间去培养足够的艺术家和人才。”


 

  而经常接触国外同事的李达表示,在合作过程中,文化差异其实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虽然我们的东西可能他们并不太了解。但是呢,我们其实很了解他们的东西,我们每天看的电视剧、电影,或是听的音乐有太多的都是他们熟悉的东西。”

 

  “所以其实文化方面本身我觉得是我们更靠向他们,差异上并不那么明显。可能你觉得不一样的就是,他们所站的高度,他们见识到的东西,他们对美学的那种感觉,以及技术上的巧妙程度,都会高于我们这边的一般水平。”


 

  来自Pixomondo的概念设计师黄灿洲则从美术概念的角度出发,表示中西在制作上的区别最关键的还是思考的方式:“我们这个概念团队其实在我们艺术总监的带领下,尽量很快速地在每个镜头里找不同的方案。我们可能是从很多电影吸取一些元素,然后怎么把这个方案做得更好看一点。

 

  “但是很少就直接上来就说我要画得多仔细,做得多好看、多漂亮。我们会推敲它这么做有没有用,为什么要这么做,能不能帮助这个故事的衍生。所以从这个角度做概念会比较合理一点。”

上一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