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风云:华语电影市场票房井喷的背后(下)

暑期的热潮刚刚才过,中秋和国庆档又前有《港囧》后有《九层妖塔》齐头并进,掀起了下一轮“中国制造”的票房疯狂。 针对今年暑期档以来业内出现的种种热点问题和热门现象,1905电影网内容中心自8月初开始,陆续采访了包括“BAT”在内的众多电商界行家,深入揭秘2015年华语电影市场繁华背后的故事。


电商直联影院:用大数据做“线上发行”

 

    除了营销,现在不少电商还涉猎线上发行工作,有电商会绕开院线,直接与影院签约,向利祥就这样形容:“电商的这种业务相比院线对于影院管理、投资、技术、安全等更广泛的职责来讲,就更纯粹单一,它是介于发行公司与院线部分,一般起着协助影院提升业务收入的作用。”

 

    比如格瓦拉已经开始凭借积累的票务销售经验以及排片历史数据形成的数据库资源,联结影院做起了自己的“新·放映”体系。

 


    张学静:“我觉得这件事情特别有价值,其实可以帮助影院更好地管理它的市场和观众以及它的影片。我们后面会向影院以及行业去公开一些数据,细致到什么样的影片在什么样的区域乃至具体影院会表现得比较好。那么这种方式有助于这些影片的发行公司,也有助于一些影院的排片经理、影院本身的经营状况。

 

    因为不同影院的地理位置不一样,造成它的受众不一样,对影片的喜好程度就不一样。比如说我们从整个市场的大盘数据上也可以看得出来,传统来说,电影市场是一二线市场占了半壁江山,剩下的是三四线城市。但是今年在具体影片上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比如说如果是进口片,明显一二线城市的占比会更高,像‘复联2’这样的影片,一二线城市可能会占到60%多,甚至70%,那么我们也发现,像《何以笙箫默》这样的影片,三四线城市占了70%以上的票房,其实大家已经开始根据区域进行不同的划分了。”

 

    而格瓦拉今年新推出的“新·放映”体系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一个线上发行的品牌,并且非常独到地选择了一些文艺属性较鲜明的作品进入这个体系:“坦白来说,“新·放映”就是帮助一些有品质的影片能够取得更好的市场价值。其实就是向全产业链探索,我们想去探索一些不是当代最卖座的电影,而是探索一些未来健康市场应有的电影品种和类型。在目前阶段,我们希望给一些有品质的电影更大的市场空间。比如说,我们可以参与投资一些在这个市场上比较稀缺的电影类型。第二,我们也希望帮助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小众,或者是一些品质感很强的商业片取得更大的成功。今年我们就从《刺客聂隐娘》开始,到《烈日灼心》《东北偏北》《心迷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等等。它们是偏文艺的,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系统,让片子本身能够获得比大家想象的大一点的市场空间在这里。”

上一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