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风云:华语电影市场票房井喷的背后(下)

暑期的热潮刚刚才过,中秋和国庆档又前有《港囧》后有《九层妖塔》齐头并进,掀起了下一轮“中国制造”的票房疯狂。 针对今年暑期档以来业内出现的种种热点问题和热门现象,1905电影网内容中心自8月初开始,陆续采访了包括“BAT”在内的众多电商界行家,深入揭秘2015年华语电影市场繁华背后的故事。


    1905电影网独家专稿 今年的华语电影票房增长得有点不像样,暑期的热潮刚刚才过,中秋和国庆档又前有《港囧》后有《九层妖塔》齐头并进,掀起了下一轮“中国制造”的票房疯狂。仔细看来,今年电影市场的雄起却显得有些特殊,不仅电影内容空前丰富,互联网行业对电影业的深度介入也极大程度地改变了行业格局与观众的消费习惯。尤其是一年以来,以在线票务销售为主要业务内容的电商到来,为电影行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同样,也引起了一些困惑和争议。

 

    针对今年暑期档以来业内出现的种种热点问题和热门现象,1905电影网内容中心自8月初开始,陆续采访了包括“BAT”在内的众多电商界行家——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丹、格瓦拉生活网联席CEO张学静、阿里影业副总裁杨磊磊以及百度糯米电影相关负责人;影院/院线的资深人士星美影业副总经理朱大伟、嘉映影业某业内人士、东海电影集团副总经理向利祥等人,为您深入揭秘2015年华语电影市场繁华背后的故事。

 



内容过硬,市场助推:“内容多样化、渠道铺得更广”

 

    123天、156亿,上映超过120部电影,4亿观影人次,2015年中国内地暑期档成绩堪称“华丽”。仅5月~8月这四个月的票房产值,已经轻松超过2011年内地全年的票房总和。今年9个月的总票房已经突破300亿元,比去年全年票房都高。显然,2015年又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疯狂生长的年份。

 

    然而在票房神话的背后,也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票房井喷的背后有多大程度是依靠影片内容,多大程度只是靠市场的波动顺势而为,又有多大程度是因为新兴的O2O交互模式给人们的观影习惯带来的改变?

 

    对此,无论是电商界的代表微票儿、阿里还是院线界的浙江时代都表示,电影市场的票房大爆炸内容一定是根本:

 

    “很难用一个量化的标准去评判取得这样好的票房成绩到底归功于谁,但首先,一定是上映的影片本身质量过硬,才会吸引大家进电影院买票观看,而O2O模式,在近两年做了大量的工作,让更多用户开始养成走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共同助推了票房创下新高,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阿里影业副总裁杨磊磊如是说。

 

    不过,微影时代副总裁杨丹也没有否认营销对某些影片的决定性价值:“当然也会有人反驳,就是也会有一些片子就靠营销就成功了。我觉得这个也要分两方面来看。第一个就是说这个内容不行或者说我们压根觉得它就不是一个好的内容,所以这就要看你的标准是什么。你说它不行可能只是(针对的人群)跟你是不同的人群,那么我觉得营销是能够去助力这个内容的。当今这个社会我们要一个更多元的标准去考量一个内容。”

 

    而曾在星美从事多年影院管理工作的某电影行业资深人士则站在行业下游的立场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是内容的多样化,一个是渠道铺得更广。孰轻孰重可能不见得能分得那么明确的。说‘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都有道理。”

 

   “我当时在望京星美,真的是整个覆盖30万人的望京地区只有我一家电影院,票房那时比现在差不了多少。但是现在望京地区有五六家电影院。整个银幕数的密集度比美国的平均银幕数还要高。但我的电影票房并没有掉很多,就说明整个蛋糕大了。我觉得这也是渠道的大量发展,尤其是向三四线城市的渗透让中国的整个的电影票房才取得了一个决定性的增长。”

 

    格瓦拉生活网联席CEO张学静则选择了一个更为宏观的立场:“你要一定说百分比我说不出来,但我可以给你排序。任何市场其实都有一个高潮和低潮期。那么第一个排序,我觉得市场到了一定的饥渴程度了。因为六月下旬和9月上旬,本来要爆发的一些影片其实都哑了,普通的观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看电影没有一个很爽的感觉,如果引导得好的话,会在一个阶段集中性‘报复’式观影。这也是为什么暑期‘三驾马车’、十一的《港囧》能票房如此夸张的原因之一。”

上一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