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评论

《童年周恩来》:悠悠不泯读书志 愿得此身长报国

时间:2021.07.05 来源:1905电影网 作者:芷睿


在重视科技大制作、视觉大银幕式影视作品席卷而来的时代,观众对影视的认知与接受度看似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场域,但实际也伴随着传统影视的边缘化。对电影创作者来说,选取利于制造感官冲击度的主题,似乎更容易在影视领域博得眼球。而避开这些易于成就高票房的因素,将历史人物的童年经历拍成电影,可谓是大胆的尝试。《童年周恩来》不负众望,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我所理解的“成功尝试”,不在于它是否成就了主演阵容,而在于它是否能展现电影美学的独特性,是否能实现电影艺术的功效,是否能支撑起荧幕后的留白空间。



《童年周恩来》侧重于将周恩来的过往从史料记载中析出,用剧本表达,以镜头展现,是一个将人物从平面打造成立体形象的转变。有着一段大爱与大悲交织的童年,面对一个大难与大辱压迫的国家,处在一个旧未亡、新未生的时代,周恩来早年就饱受人情冷暖,看尽世间百态,促使了三位母亲在他幼小心灵中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在救国志士新思想的洗礼中,爆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洪音,随他成长的列车驶向远方的革命。影片通过起承转合的处理,让结尾的这句宣言不生硬、不突兀,以个人折射时代,以时代造就个人,从历史纵深视角去把握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命运与思想的塑形过程,达到了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完美契合。



《童年周恩来》作为一部红色题材作品,却有别于多数场面震撼人心的革命电影。影片从一个十二岁少年的视角回顾过往,青砖与小院,嬉笑与书声,平静又温馨的淮安小城,是童年恩来成长的沃土。全片情节节奏舒缓,画面取景唯美,如卷轴般展开童年恩来生活与成长的历程,贯穿着三位女性润物无声而灌注的思想力量。在一个以男权话语体系为主的时代与社会,三位女性打破了“丧偶式教育”带来的偏见,分别从思想层面、学习层面和心理层面,塑造了周恩来爱憎分明的政治人格、公而忘私的道德人格以及坚毅沉稳的心理人格。她们养育“大鸾”,成就“恩来”,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贡献出独特的女性力量。影片看似线性叙事,实则以主题与人物进行结构整合,将三位母亲的丰满形象展现于银幕,格外彰显了一个伟人所站立的基石之坚硬,而这些宏远志向与读书明理之感悟,是缺席的周家男性也不能够充分给予的养分。影片打破了隐秘的性别对立顽疾,摆脱了固有的以男性为主的革命影视语言,是其思想先进性所在。



这部影片填补了电影艺术在展现周恩来童年时期的空白,也引导性的留给了观众思考的空间。我们习惯于赞赏周恩来革命生涯中的高屋建瓴,外交场域中的运筹帷幄,人格品德的无上崇高,似乎觉得伟人本当如此,生而不凡,不约而同地忽略了他也曾享受童年的爱与乐,经历丧亲的苦与痛;忘记了他本是无忧无虑的周家孩童,私塾里的顽皮稚子;看得到他对人民的关爱,想不到他对亲人的心结和愧疚;知道他志存高远,不了解早期的启蒙与教育。一切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切都在童年有迹可循。影片没有直接地表现人格塑形的过程,而是通过留白的艺术方式,水到渠成地完成讲述,在不脱离给定框架的前提下,巧妙借用观众的思考空间,让每个人回答有关童年周恩来形象的开放式命题。


“少年意气不言愁,山河飘零意难休,天下兴亡多少事,不废江河万古流。”周恩来曾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在建党百年之际,国泰民安,百舸争流,中华盛世如其所愿,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时今日,跟随影片再度走进伟人童年,搭乘列车的周恩来步履不停,走向远方,所有的情怀与志向都蕴含在了眼神中,深邃而辽远。

标签: 童年周恩来

保你平安
喜剧

保你平安

拒绝网暴狂飙辟谣

火锅英雄
剧情

火锅英雄

陈坤被打兄弟狂飙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战争

大决战之辽沈

辽沈战役经典还原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历史

大决战之淮海

抗战经典淮海战役

猪八戒吃西瓜
动画

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

漂亮的女邻居
爱情

漂亮的女邻居

三男子倾心一村姑